时间: 2025-05-04 12:0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7:30
《酹江月/念奴娇》
城中十万,有何人和我乌乌鸣瑟。对影姮娥成三处,谁料尊中无月。翦纸吹成,长梯摘取,儿戏那堪惜。洞庭夜白,一声聊破空阔。休说二十四桥,便一分无赖,有谁谁识。一枕秋衾南北梦,好好娟娟成雪。旧日少游,锦袍玉笛,醉卧藤阴石。萧然今夕,无鱼无酒无客。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怀旧。诗人感叹在这十万人的城市中,却无人能与他共鸣,只有孤独的瑟声在空中回荡。对着月影,他思念嫦娥,却发现酒杯中没有月光。即使他用纸做成的长梯想要摘月,也只是儿戏,难以珍惜。洞庭湖的夜色如此皎洁,唯有一声叹息打破了这片空阔。不要提二十四桥的美景,就算一分都没剩,谁又能知晓呢?一枕秋天的被褥中,梦游南北,唯有那皎洁的雪花。往昔的游乐时光,身穿锦袍,手持玉笛,醉卧在藤阴石下。如今的夜晚,却是无鱼无酒,无人作伴,倍感萧条。
作者介绍:刘辰翁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婉约细腻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颇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生活的某个孤独时刻,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酹江月》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深深吸引了读者。诗人在繁华的城市中感受到的孤独感,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开头的“城中十万”不仅描绘了城市的喧嚣,也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仿佛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对影姮娥成三处”一句,蕴含了诗人对嫦娥的思念,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与美好,而“谁料尊中无月”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诗人在美酒中找不到那份理想的月光。
诗的后半部分从怀旧转向现实,描绘了一种萧条的景象,“无鱼无酒无客”更是将孤独与无趣推向极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种情感的对比与交错,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既有层次,又显得饱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孤独,揭示了人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谁?
A. 月亮
B. 嫦娥
C. 地球
D. 太阳
诗中的“二十四桥”主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丽的风景
C. 友谊
D. 财富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高兴
B. 愤怒
C. 孤独与怀念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酹江月》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