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7:05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七》
作者: 李攀龙 〔明代〕
孟冬风已厉,揽衣有馀叹。
独宿知夜长,远客知天寒。
河汉直双阙,皎若素与纨。
黄鹄从西南,孤飞正漫漫。
一鸣缓中带,再鸣沾玉颜。
游子不可听,令君中道还。
所以生别离,慷慨亮为难。
孟冬的寒风已经刺骨,我不禁揽衣叹息。
独自一人在夜里,感到时光漫长;远方的客人,感受到天气的寒冷。
银河直落双阙,光亮如素绢与纨绸。
黄鹄从西南而来,孤飞在空中,飞行得很缓慢。
它鸣叫声悠扬,第二声则仿佛沾湿了玉颜。
游子不要去听那鸟鸣,免得让你心中更为挂念。
所以生离死别,令人感到无比艰难。
李攀龙,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创作于冬季,表达了对孤独与离别的感慨。在寒冷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离别的无奈与心灵的孤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游子与离散家庭的普遍关怀。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七》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季与孤独的夜晚,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慨。开篇对寒风的描写,营造了萧瑟的气氛,紧接着通过“独宿”和“远客”两个意象,突出孤独和思乡之情。银河的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承载了诗人的思绪,河汉与双阙相映成趣,象征着高远而又渺茫的理想和追求。
诗中的“黄鹄”意象,既是孤独的鸟,也象征着游子的心情,飞行在漫漫长空中,寓意着对故乡的思念。鸣叫声的描写,带有音乐感,令人想起远方的家人与亲人,暗示出游子心中对归属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言辞凝练,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又蕴含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理解与同情。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之情,反映了游子在寒冷冬季中的孤寂与对家乡的眷恋。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突显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鹄”从哪个方向飞来?
A. 东南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北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河汉”指的是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思念。 (对/错)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具直接性,而李攀龙的诗则通过寒冷的冬夜渲染出一种更为细腻的情感状态。
以上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七》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