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石头怀古》

时间: 2025-05-02 03:01:21

诗句

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

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

禾黍是亡国,山河归圣君。

松声骤雨足,几寺晚钟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21

原文展示:

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
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
禾黍是亡国,山河归圣君。
松声骤雨足,几寺晚钟闻。

白话文翻译:

日月不断升起又落下,台城上空飘着白云。
虽然土地肥沃,百姓安居乐业,但六朝时期的坟墓却渐渐消失。
稻谷与黍米象征着亡国的悲哀,山河已经归于圣明的君主。
松树在骤雨中发出声音,几座寺庙的晚钟隐隐传来。

注释:

  • 日月:指代时间的流逝。
  • 台城:指古代城池,此处特指某个历史遗址。
  • 白云:象征空灵、孤寂的氛围。
  • 宽百姓土:指土地肥沃,适合百姓耕作。
  • 六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等),在这里暗指历史的变迁。
  • 禾黍:稻谷与黍米,象征着农业丰收,也暗示亡国后的失落。
  • 圣君:指贤明的君主。
  • 松声:指松树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变化。
  • 晚钟:指寺庙的钟声,象征宁静与反思。

典故解析:

  • 六朝:历史上六个朝代的合称,代表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诗中提到的“渐缺六朝坟”显示出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
  • 禾黍是亡国:这句提及了农作物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意味着国破家亡后,即便庄稼丰收也难以弥补失去的历史与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石头怀古》写于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失去的怀念。该诗在政治动荡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追忆。

诗歌鉴赏:

《石头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兴衰。开篇“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以日月的升降引出时间的流逝,台城的孤寂象征着历史的遗迹。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轮回,更是人类文明的脆弱与无常。

“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接着通过对土地的描写,反映出国家的繁荣与衰落。土地的肥沃并没有给历史留下应有的痕迹,六朝的坟墓逐渐消失,隐喻着文化的遗落与历史的淡忘。

禾黍与亡国的联系,深刻揭示了国家灭亡后,昔日的繁荣景象已成过眼云烟,只有稻谷与黍米还在默默生长,仿佛在诉说着国破家亡的悲哀。而“山河归圣君”则传达了一种历史的回归与对新政权的期望。

结尾的“松声骤雨足,几寺晚钟闻”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沉重的氛围。松树在风雨中呼啸,寺庙的钟声隐约传来,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痛与对未来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的交融,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文化自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月出又没:时间在不断流逝,形成一种无尽的循环。
  2. 台城空白云:台城的孤寂与白云的飘渺形成鲜明对比,象征历史的遗忘。
  3. 虽宽百姓土:土地肥沃,但并未给历史留下深刻印记。
  4. 渐缺六朝坟:历史遗址的消逝,反映出文化的逐渐淡忘。
  5. 禾黍是亡国:丰收的稻谷与黍米暗示着国家的衰败与失落。
  6. 山河归圣君:历史的轮回,期望贤明的统治者带来新的希望。
  7. 松声骤雨足:自然的声音与雨水的交融,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8. 几寺晚钟闻:寺庙的钟声带来宁静,反映内心的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禾黍是亡国”,将作物与国破联系在一起,深刻揭示国家命运。
  • 对仗:如“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松声骤雨足”,赋予松树以人的声音,增强了自然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交织描写,深刻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对故国的深情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台城:历史遗迹,象征历史的沉重。
  • 禾黍:象征农民生活的丰盈与国家命运。
  • 松声: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存在。
  • 晚钟:象征反思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日月出又没”中的“日月”指的是: A. 太阳和月亮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景观
    D. 古代神话

  2. “渐缺六朝坟”中的“六朝”指的是: A. 六个朝代
    B. 六个国君
    C. 六个历史人物
    D. 六个古代城市

  3. 诗中“禾黍是亡国”表达的意思是: A. 农业的繁荣
    B. 国破家亡的悲哀
    C. 对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丰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杜甫《春望》: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与对现实的思考,但《春望》更强调战乱带来的痛苦,而《石头怀古》则更侧重于文化的遗失与反思。

李白《庐山谣》:

李白的作品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曹松则在《石头怀古》中通过历史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东阳王太守(末缺) 野老曝背 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送崔婴赴汉阳 遇刘五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 送李大贬南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沉灶生蛙 一虎难敌众犬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迁怒于众 散发抽簪 糹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原封未动 三框儿的字 釒字旁的字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包含贲的词语有哪些 第三野战军 单耳刀的字 土老帽儿 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门客 包含珠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