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3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3:50
哭胡处士
作者: 曹松 〔唐代〕
丘中久不起,将谓诏书来。
及见凌云说,方知掩夜台。
白衣归北路,玄造亦遗才。
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
这位隐士在山丘中长久不见踪影,我原以为是接到了皇上的诏书。等到见到凌云的遗言,我才明白他已掩藏了夜台的功业。白衣隐士将要回北方的路,玄宗的遗才也都已留下。世上失去君主之后,诗声更是响亮无比。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留下的诗作以哀悼和沉思为主,风格上常表现出对世事的关怀与对人情的思索。他的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受方面。
《哭胡处士》是曹松在得知胡处士去世后所作。胡处士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卓绝的才情。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胡处士的追思,以及对隐士生活的敬仰和对政治时局的感慨。
《哭胡处士》是一首充满对隐士情感的哀悼之作,曹松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隐士的孤独与高尚,以及对世事的无奈。诗的开头“丘中久不起,将谓诏书来”,描绘出隐士长时间不见的景象,暗示了他可能因忧国忧民而选择隐退。接着用“及见凌云说,方知掩夜台”来引入胡处士的高洁品德,表明他虽身处隐退之地,但内心的志向远大,令人敬仰。
“白衣归北路”一句,既表明了胡处士的归途,也暗含着对未来的无奈和失落。最后一句“世上亡君后,诗声更大哉”则揭示了历史的悲剧与诗人对历史变化的深切感受。在失去君主后,诗歌的声音似乎更加响亮,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局势的敏感与忧虑,展现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的思考。
通过细腻的情感塑造和深刻的历史感,曹松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胡处士的哀悼,也是对隐士精神的崇敬,体现出诗人的情感深邃与艺术造诣。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精神的敬仰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在面对社会动荡时的无奈与思索,体现了对个体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白衣”指代什么?
A. 隐士
B. 官员
C. 战士
D. 商人
“世上亡君后”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隐士的怀念
B. 对政治的无奈
C. 对诗歌的热爱
D. 对自然的向往
“凌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低矮的理想
B. 高尚的情操
C. 现实的无奈
D. 人生的起伏
通过对比,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但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