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9:21
原文展示:
丛台 张舜民 〔宋代〕 荆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丛台。 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 靓妆炫服寻为土,不似昆明堑劫灰。
白话文翻译:
荆棘茂密堆积如百尺高堆,路人说这就是丛台的遗址。 雨中的漳浦时明时灭,门外的青山时隐时现。 且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尽情欢乐,谁还去管后人的哀叹。 华丽的装扮和炫目的服饰终将化为尘土,不像昆明池边的劫灰那样永恒。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字子厚,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丛台遗址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丛台遗址时所作,通过对遗址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丛台遗址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首句以荆棘茂密的形象,暗示了丛台的荒废,而雨中漳浦的明灭和门外青山的去来,则增添了一种时光流转的感慨。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认为应当享受当下的欢乐,不必过于在意后人的评价。最后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华丽与永恒的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丛台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认为应当享受当下的欢乐,不必过于在意后人的评价。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