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蒲州逍遥楼》

时间: 2025-05-04 00:23:56

诗句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

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

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

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3:56

原文展示: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
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
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
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白话文翻译:

长长的榆树下,恰似烟火熄灭,高高的柳树旁,风静尘埃不动。
我在这里卜卦征途,以巡游九洛,展望希望出发于三秦。
往日这里是潜藏的龙,现在却已成为高升的星辰。
安宁的时代乘着大道畅通,随意欣赏着遇到的春光。
黄河将土地分开,飞翔的观景台连接着天津。
一览无余的美好景色,千年之后仍然如同神灵般肃穆。

注释:

  • 长榆:长长的榆树,象征着安宁和静谧。
  • 息烽火:熄灭的烟火,寓意战争的结束或平静的环境。
  • 九洛:指洛阳、九州等地,象征着广阔的征途。
  • 三秦:今陕西地区,代表着历史文化的深厚。
  • 潜龙:指潜伏的龙,象征着未被发掘的潜力。
  • 上理辰:比喻高升的重要时刻。
  • 道泰:大道畅通,代表着时局的平稳。
  • 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分地络即地形复杂。

典故解析:

  • 潜龙:出自《易经》,象征着未被发掘的潜力与机遇。
  • 三秦:历史上三秦是指秦国的三个部分,象征着繁荣与富饶的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玄宗,唐朝著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是唐代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是诗人,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隆基晚年,他在蒲州登楼时,回忆起往昔盛世的繁华,同时感叹时局的安宁与自身的地位。

诗歌鉴赏:

《登蒲州逍遥楼》描绘了李隆基在自然景观中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以榆树、柳树的静谧引入,暗示着安定的时代。接着以“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向往,同时也隐喻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对于“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的感慨,读者不仅能体会到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索,也能感受到他个人命运的起伏。

诗中“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的描写,展示了李隆基对和平盛世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则生动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的交融。最后一句“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更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赞美。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李隆基作为诗人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造诣。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观察,诗人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盛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榆息烽火:榆树下宁静,象征着安宁的生活。
  • 高柳静风尘:高高的柳树在静谧的风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卜征巡九洛:在这里占卜行程,象征探索未来的决心。
  • 展豫出三秦:展望千里,指向繁荣的三秦大地。
  • 昔是潜龙地:过去是潜藏的龙,暗示着巨大的潜能和希望。
  • 今为上理辰:如今已是高升的星辰,表明了成就与辉煌。
  • 时平乘道泰:在和平的时代享受安宁。
  • 聊赏遇年春:随意欣赏春天的美好,代表着生活的惬意。
  • 黄河分地络:黄河的蜿蜒分开了各地,象征着中华大地的辽阔。
  • 飞观接天津:高处的观景台可见天津,形象生动。
  • 一览遗芳翰:一览无余的美景让人感慨。
  • 千载肃如神:千年流传的景色依然让人肃然起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潜龙比作未被发掘的潜力,暗含深意。
  • 对仗:如“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观传达情感,创造出诗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李隆基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深邃与作为诗人的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安宁、长久。
  • :象征柔韧与生命力。
  •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源泉。
  • 潜龙:象征未被发掘的潜能与机会。
  • :代表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洛”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洛阳
    • B. 天津
    • C. 北京
    • D. 成都
  2. “昔是潜龙地”中潜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和平
    • B. 潜力
    • C. 美好
    • D. 富饶
  3.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悲伤
    • B. 希望
    • C. 愤怒
    • D. 迷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通过登楼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哲理,景色的描绘更加直接而雄浑。
  • 杜甫《望岳》: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壮丽景色的描绘,但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隆基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为《登蒲州逍遥楼》的详细解析,涵盖了诗的内容、背景、鉴赏及相关测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怀古四首为知己魏倅元长赋兼呈王永叔宗承载 怀古四首为知己魏倅元长赋兼呈王永叔宗承载 湖学别苏召叟 湖口阻风 湖口邂逅张伯丰同行 和凶监寺玉簪花 和危府教 和危府教 和送牡丹韵 和大参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字旁的字 包含礼的成语 外外 乛字旁的字 十室九匮 边币 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知凡几 凵字底的字 行字旁的字 哆唆 蒲鞭之政 谬想天开 无储 包含衰的词语有哪些 囷窖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