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3:56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
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
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
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长长的榆树下,恰似烟火熄灭,高高的柳树旁,风静尘埃不动。
我在这里卜卦征途,以巡游九洛,展望希望出发于三秦。
往日这里是潜藏的龙,现在却已成为高升的星辰。
安宁的时代乘着大道畅通,随意欣赏着遇到的春光。
黄河将土地分开,飞翔的观景台连接着天津。
一览无余的美好景色,千年之后仍然如同神灵般肃穆。
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玄宗,唐朝著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是唐代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是诗人,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作于李隆基晚年,他在蒲州登楼时,回忆起往昔盛世的繁华,同时感叹时局的安宁与自身的地位。
《登蒲州逍遥楼》描绘了李隆基在自然景观中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中以榆树、柳树的静谧引入,暗示着安定的时代。接着以“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向往,同时也隐喻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对于“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的感慨,读者不仅能体会到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索,也能感受到他个人命运的起伏。
诗中“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的描写,展示了李隆基对和平盛世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则生动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的交融。最后一句“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更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赞美。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李隆基作为诗人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造诣。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观察,诗人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盛况。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李隆基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深邃与作为诗人的细腻。
诗中提到的“九洛”指的是哪个地方?
“昔是潜龙地”中潜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以上内容为《登蒲州逍遥楼》的详细解析,涵盖了诗的内容、背景、鉴赏及相关测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