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

时间: 2025-04-25 23:00:37

诗句

高材博识服簪绅,玉树瑶林绝点尘。

氏族源流推肉谱,春秋褒贬藉调人。

膝间韵磬传山水,枰上枯棋战楚秦。

妙处不传今已矣,遥瞻遗像泪沾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0:37

原文展示

高材博识服簪绅,玉树瑶林绝点尘。
氏族源流推肉谱,春秋褒贬藉调人。
膝间韵磬传山水,枰上枯棋战楚秦。
妙处不传今已矣,遥瞻遗像泪沾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洪公的追思与怀念。洪公才华横溢、见识广博,身披文官的华服,宛如玉树瑶林般出众,尘世的喧嚣无法沾染他的清雅。诗中提到氏族的源流,像在推理家族的历史,春秋时期的褒贬也依然在影响着后人。诗人通过对音律的传承,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而在棋盘上对弈的枯燥却也代表着历史的纷争。如今美好的才华已经失传,遥望着他的遗像,不禁泪湿手巾。

注释

  • 高材博识:指才华出众、知识渊博的人。
  • 服簪绅:指身穿文官服饰的士人。
  • 玉树瑶林:比喻人品高洁、才华出众。
  • 肉谱:指家族的谱系,推算家族的源流。
  • 春秋褒贬:指春秋时期的历史评价,意指历史对人的评价。
  • 膝间韵磬:韵磬是一种乐器,传递山水的音韵。
  • 枰上枯棋:指棋盘上枯燥的棋局,象征历史的斗争。
  • 妙处不传:指美好的才华和艺术已经失传。
  • 遗像:指已故之人的遗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擅长咏怀和悼念,常以意象丰富的手法表现对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悼念洪公所作,反映出诗人对洪公卓越才华的敬仰与对其逝去的惋惜。洪公在当时社会上享有盛誉,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其学识与品德的高度赞誉。

诗歌鉴赏

这首《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是一首深情的挽歌,通篇充满了对洪公的追思与敬仰。开篇以“高材博识”描绘洪公的才华,展现了他在文人中的崇高地位。接下来的“玉树瑶林绝点尘”则进一步夸赞其品德与风范,形象地描绘出洪公如同清雅的玉树一般,远离世俗的纷扰。

“氏族源流推肉谱”一联,表达了对洪公家族历史的深刻思考,突显出其出身的尊贵与历史的厚重,展现出诗人的历史观。诗中所提到的“春秋褒贬藉调人”,则流露出对历史评价的关注,似乎在感叹即使是历史的评价也无法掩盖洪公的光辉。

后两联则通过音乐与棋局的意象,表现了洪公在文化传承与历史争斗中的重要性。“膝间韵磬传山水”,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而“枰上枯棋战楚秦”则象征着历史的斗争与智慧的较量。

最后,诗人以“妙处不传今已矣”表达对洪公才华的遗憾与惋惜,结尾处“遥瞻遗像泪沾巾”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怀念。这首诗在情感的真挚与意象的丰富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一首经典的挽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材博识服簪绅:描绘洪公才华出众,身穿文官服饰,象征其地位和学识。
  2. 玉树瑶林绝点尘:比喻洪公如同高洁的玉树,远离世俗的污浊。
  3. 氏族源流推肉谱:探索家族的历史渊源,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4. 春秋褒贬藉调人:强调历史对人的评价,暗示洪公的卓越不容忽视。
  5. 膝间韵磬传山水:通过音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体现文化的传承。
  6. 枰上枯棋战楚秦:象征历史的斗争,暗示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7. 妙处不传今已矣:感叹洪公的才华已不复存在,遗憾而痛心。
  8. 遥瞻遗像泪沾巾:用情至深,表达对洪公的怀念与追思。

修辞手法

  • 使用比喻与拟人,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玉树瑶林”形象地比喻洪公的卓越。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如“高材博识”与“玉树瑶林”形成鲜明对比。
  • 运用排比和反复,增强情感的渲染,如“妙处不传今已矣”表达的遗憾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洪公的赞美与追思,表达了诗人对才华与德行的推崇,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人才的惋惜与对历史的反思。诗人在缅怀中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对人性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材博识:象征才华与知识。
  • 玉树瑶林:象征高洁与优雅。
  • 氏族源流:象征历史与传承。
  • 韵磬:象征音乐与艺术。
  • 枰上枯棋:象征历史的斗争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洪公在诗中被形容为: A. 高材博识
    B. 贫穷无知
    C. 恬淡无欲

  2. “妙处不传今已矣”表达了诗人对洪公的: A. 赞美
    B. 遗憾
    C. 轻视

  3. 诗中提到的“氏族源流”指的是:
    A. 洪公的个人成就
    B. 洪公的家庭历史
    C. 洪公的朋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庐山谣》
  2. 杜甫的《春望》
  3.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以自然为背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在国家动荡中对个人与历史的思考,与《洪公挽歌词》的怀念情感形成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个人的归属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不同的生活理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葛立方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的深厚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史上·汉高帝八首 和友人惠诗 程朱之学四首 咏史上·老子 邵武泰宁途间一路海棠 石堂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野步十首 咏史上·太公 咏史上·汉高帝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加人一等 兰芷渐滫 寸字旁的字 包含血的词语有哪些 歪七竖八 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佛郎嵌 反犬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托翰 下泉 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造饭 贵极人臣 峻阪盐车 奉进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