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为章道祖作颇及葛藤 锦薰閤》

时间: 2025-04-25 22:24:04

诗句

窈窕轩窗小閤深,种花卜得半晴阴。

眼根忽堕锦绣谷,鼻观如游薝卜林。

莫问花枝有开落,须知法性勿来今。

色香尘里回光照,只这凡心是佛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4:04

原文展示

窈窕轩窗小閤深,
种花卜得半晴阴。
眼根忽堕锦绣谷,
鼻观如游薝卜林。
莫问花枝有开落,
须知法性勿来今。
色香尘里回光照,
只这凡心是佛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轩窗和小门,深藏于花木之间,仿佛是种花时偶然遇到的半晴半阴的天气。眼睛仿佛掉入了五彩缤纷的山谷,鼻子则似乎在游荡于芬芳的薝卜树林中。不要去问花枝是开放还是凋落,其实要知道的是法性不在于当下的时空。色香在尘世中交替闪烁,而真正的佛心其实就在这凡心中。

注释

  • 窈窕:形容深邃幽静。
  • 轩窗:窗户,通常指较高的窗户。
  • 小閤:小门。
  • 卜得:占卜得到(的结果)。
  • 锦绣谷:美丽的山谷,形容色彩斑斓。
  • 薝卜:一种植物,象征自然中的芳香。
  • 法性:指佛教中的法的本质。
  • 凡心:平常人的心,非圣人的心。

典故解析

  • 法性:在佛教中指事物的本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与佛教的空性思想相关,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 色香尘:出自佛教对世俗生活的描述,象征着世间的种种诱惑和虚幻,提醒人们要超越这些表象,回归内心的真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和人情,常蕴含哲理,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或许是在花园中而有所感触,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开篇的“窈窕轩窗小閤深”,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种花卜得半晴阴”的意象,将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眼根忽堕锦绣谷,鼻观如游薝卜林”,这种细腻的感官描写,体现了诗人对景物的敏锐观察与深情体验。与之相对的“莫问花枝有开落”,则是一种对生命轮回及无常的哲理思考,提醒人们不必执着于表面的变化,而应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

最后的“只这凡心是佛心”,点明了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凡人之心即是佛心,强调了在复杂的世俗生活中,内心的宁静与觉悟才是最重要的。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窈窕轩窗小閤深:描写一个幽静的地方,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
  2. 种花卜得半晴阴:种花时偶然遇到的天气,象征人生中的偶然与无常。
  3. 眼根忽堕锦绣谷:眼睛如同坠入美丽的山谷,展现出诗人对美的感受。
  4. 鼻观如游薝卜林:鼻子感受到的芬芳,传递了自然的气息。
  5. 莫问花枝有开落:不要去问花是否开落,暗示对世事的淡然。
  6. 须知法性勿来今:要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局限于当下。
  7. 色香尘里回光照:色香在尘世中闪烁,象征着世俗的诱惑。
  8. 只这凡心是佛心:强调凡人之心也有佛性,内心的觉悟最为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眼根忽堕锦绣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 隐喻:通过自然景象暗示人生哲理,给人以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及内心觉悟的重要性。诗人借助花卉与自然的变迁,提醒人们要超越表象,寻找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窗:象征隐逸与宁静。
  • 花卉:象征生命的美好与无常。
  • 锦绣谷:象征美丽与丰盛。
  • 薝卜林:象征自然的芳香与和谐。
  • 凡心:象征人性与觉悟。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承载了深刻的哲理,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法性”指的是什么?

    • A. 事物的表象
    • B. 事物的本质
    • C. 社会的规则
  2. “色香尘里回光照”中的“尘”指代什么?

    • A. 自然界
    • B. 世俗生活
    • C. 精神世界
  3. 诗中强调的“凡心”与“佛心”的关系是?

    • A. 凡心与佛心无关
    • B. 凡心即是佛心
    • C. 佛心高于凡心

答案

  1. B. 事物的本质
  2. B. 世俗生活
  3. B. 凡心即是佛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 《登高》 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比较,两首诗在意境上都有深邃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倾向于表现个体的思乡情绪,而葛立方的作品则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自然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台湾吟 其一 西江月 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送弟侑 诗一首 诗三首 诗三首 上元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蒲窝子 铢积锱累 失落 弘此远谟 车公里 胥靡 包含亘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身寄虎吻 齿字旁的字 正色厉声 标志牌 嘘寒问暖 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