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5:59
我有菩提灯,常照虚室内。
不用菩提叶,烦他巧装缀。
是灯无昼夜,光明遍沙界。
痴风只不灭,业雨漂不坏。
君如亦须此,市上实无卖。
归向佛堂中,恐有一点在。
我有一盏菩提灯,它常常照亮我的空室。
不需要菩提叶来烦扰地装饰和点缀。
这盏灯没有昼夜之分,光明遍及沙界。
狂风也无法将它熄灭,雨水也无法将它毁坏。
如果你也需要这样一盏灯,市场上是没有卖的。
你只能回到佛堂中,恐怕只能找到一点光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常,号雪窗,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佛教、哲理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郑刚中修行期间所作,表现了他对内心宁静和智慧的追求。借用“菩提灯”象征智慧的启迪,暗示内心的光明与宁静。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盏名为“菩提灯”的灯具,但实际上深层次上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光明与智慧的追求。诗中提到的“菩提灯”并不是普通的灯,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智慧和觉悟。诗的开头通过描绘灯光照亮虚室,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澄明与安静。
接下来的“烦他巧装缀”,则表达了对外在繁华装饰的拒绝,强调内心的光明与智慧无需依附于外在的事物。诗人进一步指出,这盏灯没有昼夜之分,其光明遍及一切,象征着智慧的广泛和永恒。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痴风”和“业雨”作为障碍,表现出即使外界的干扰和困扰也无法动摇内心的安宁与智慧。最后两句提到市场上无此灯,只有在佛堂中才能找到一丝光明,进一步强调了心灵与智慧的追求并非物质所能替代。
整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哲理,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我有菩提灯,常照虚室内。
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光明,菩提灯象征智慧。
不用菩提叶,烦他巧装缀。
反对外在的装饰,强调内心的真实与简单。
是灯无昼夜,光明遍沙界。
明亮的灯光象征着智慧的普遍性与永恒性。
痴风只不灭,业雨漂不坏。
外在的干扰无法影响内心的光明与智慧。
君如亦须此,市上实无卖。
向朋友传达自己对内心光明的珍视,强调这种智慧无法用金钱购买。
归向佛堂中,恐有一点在。
提示朋友去佛堂寻找内心的智慧和光明。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智慧与安静的追求,强调了物质无法替代内心的宁静与光明,反映了佛教的哲理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菩提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智慧
D. 美丽
诗中提到的“虚室”指的是什么?
A. 物质的房间
B. 内心的宁静
C. 现实生活
D. 热闹的市场
诗人认为内心的光明与智慧来自哪里?
A. 市场
B. 佛堂
C. 朋友
D. 学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