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12
作者: 王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长年好名山,本性今得从。
回看尘迹遥,稍见麋鹿踪。
老僧云中居,石门青重重。
阴泉养成龟,古壁飞却龙。
扫石礼新经,悬幡上高峰。
日夕猿鸟合,觅食听山钟。
将火寻远泉,煮茶傍寒松。
晚随收药人,便宿南涧中。
晨起冲露行,湿花枝茸茸。
归依向禅师,愿作香火翁。
我长年喜欢名山,今天终于能实现这个愿望。
回头看那遥远的尘世,只隐约能见到麋鹿的踪迹。
老僧住在云中,石门层峦叠嶂。
阴凉的泉水滋养着龟,古老的墙壁上飞舞着龙。
我打扫石头,礼拜新经,悬挂的经幡在高峰上飘扬。
日落时猿猴和鸟儿聚集,觅食的同时听着山中的钟声。
我点火寻找远处的泉水,坐在寒松旁煮茶。
傍晚跟随采药的人的脚步,便在南涧中宿营。
早晨起床在露水中行走,湿润的花枝如茸茸的毛。
我归依于禅师,愿意做一个香火的老翁。
作者介绍:
王建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山水风光和隐逸生活。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七泉寺上方》写于诗人隐居于山林之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佛教的归依。在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选择远离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七泉寺上方》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文关怀的诗。诗人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清幽与静谧。诗的开头表现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以及与尘世的隔离,给人一种淡泊明志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麋鹿的踪迹、老僧的居住、阴泉的龟,以及古壁上的飞龙,构建了一个生动而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
在描绘日常生活时,诗人以采药人、煮茶为线索,体现了隐逸生活的惬意与安宁。特别是“晨起冲露行,湿花枝茸茸”一句,生动地传达了早晨露水沾湿花枝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最后,诗人归依禅师的愿望,表达了对精神寄托的渴望,让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升华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佛教信仰的归依,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宁静和内心平和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龟
b) 猴
c) 麋鹿
d) 龙
诗人希望成为谁?
a) 采药人
b) 香火翁
c) 老僧
d) 茶客
诗中描绘的环境给人怎样的感觉?
a) 热闹
b) 宁静
c) 复杂
d) 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