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意二首》

时间: 2025-04-30 03:12:52

诗句

去日丁宁别,情知寒食归。

缘逢好天气,教熨看花衣。

谁是杏园主,一枝临古岐。

从伤早春意,乞取欲开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12:52

原文展示

春意二首
去日丁宁别,情知寒食归。
缘逢好天气,教熨看花衣。
谁是杏园主,一枝临古岐。
从伤早春意,乞取欲开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与春天到来的希望。诗人感受到寒食节的到来,回忆起与朋友的分别,心中充满了对美好天气的向往。诗中提到杏花,暗示着春天的气息,也在询问谁是杏园的主人,渴望看到杏花绽放。最后,诗人对早春的思念与期待交织,恳求花枝早日开放,寄托了对春天的热切盼望。

注释

  • 丁宁:指细致而恳切的告别。
  • 寒食:寒食节,春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为了纪念介之推。
  • :熨烫,整理。
  • 杏园主:指杏花的主人,可能是诗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 古岐:古老的岔路,象征着历史和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季凌,号青山,生于公元750年左右,卒年不详。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正值寒食节前后,诗人正感受到自然复苏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春天的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诗歌鉴赏

《春意二首》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去日丁宁别”一句,直接引入离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接着提到“寒食归”,将节令与个人情感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缘逢好天气”一句,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好画面,诗人似乎在这个温暖的季节中找到了些许慰藉。通过“教熨看花衣”,诗人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日的期待。

后半部分提到的“谁是杏园主”,不仅仅是对杏花的渴望,更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从伤早春意,乞取欲开枝”则表达了对春天的感伤与期待,仿佛是在恳求自然的眷顾,让花儿早日绽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日丁宁别: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感情真挚。
  2. 情知寒食归:将节令与情感结合,增添了时令的背景。
  3. 缘逢好天气:强调春日的美好,展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4. 教熨看花衣: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谁是杏园主:探问杏花的主人,暗示春天的希望与美好。
  6. 一枝临古岐:象征着时间与历史的交融。
  7. 从伤早春意:表达对早春的感伤,内心充满期待。
  8. 乞取欲开枝:恳求花朵早日绽放,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情感的寄托,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 拟人:赋予花枝以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希望、重生与美好。
  • 杏花:代表了爱情与美好的愿望。
  • 寒食:连接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清明节
    B. 寒食节
    C. 中秋节

  2. “谁是杏园主”中的“杏园”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美好与希望
    C. 伤感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离别的伤感
    C.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春望》与《春意二首》都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望》更加强调国事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春意二首》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两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五月五日至京口 寄山中道友三首 其一 诵哀江南赋 写怀二首 金牛洞 至荆公墓 磵上小饮 正字南仲祭诗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三 绝句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弓字旁的字 玉振金声 生字旁的字 墓穴 如汤化雪 鹵字旁的字 登高能赋 未来学 劫富济贫 車字旁的字 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贵出贱收 仫佬族 疾声厉色 癶字旁的字 包含飒的词语有哪些 帝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