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8:13
寄刘录事
城西青岛寺,累夏漱寒泉。
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
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
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人在城西的青岛寺,夏天里多次在清凉的泉水中洗漱。如今身处提纲(可能是指某个城市或地点),想要在石头上打盹却很难。风沙在榆塞(边塞地区)肆虐,波浪在橘洲(江边)翻滚。诗人希望重新整理潇湘的船只,心中期望再过几年的时光。
作者介绍:喻凫,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动乱之际,诗人通过对青岛寺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思考。
《寄刘录事》是一首寄情于景的诗作,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开头的“城西青岛寺”直接引入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展现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令人想到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累夏漱寒泉”,则通过洗涤的细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一句,表面上描述了诗人不易休息的环境,实际上反映了他在动乱中不得安宁的心境。接着“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通过对边塞和江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的“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期待,尤其是对潇湘水域的向往,寓意着对重返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情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安宁生活的渴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岛寺”位于何处?
“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中的“榆塞”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