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5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51:01
答刘录事夜月怀湘西友人见寄
作者: 喻凫 〔唐代〕
相逢仍朔漠,相问即波涛。
江思苇花折,笛声关月高。
簿书君阅倦,章句我吟劳。
竟夕空凭阁,长河漴石壕。
全诗翻译:
相逢在朔漠之地,彼此问候如同波涛汹涌。
江边思念如同折断的苇花,笛声在高悬的月下悠扬。
你在书卷中已心疲力竭,我在吟诵中感到辛劳。
整晚我孤独倚靠在楼阁上,长河水流在石壕间轻轻荡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孤独感,符合唐诗常见的抒情风格。
作者介绍:
喻凫,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其诗风清新自然,常用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夜晚,诗人因思念湘西的友人而作,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诗人们寄情于自然、友人之间情谊深厚的心理状态。
这首诗通过朔漠和波涛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两句以“相逢”和“相问”引入,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但随即转入对波涛的描绘,暗示了内心情感的波动。接着,诗人以“江思苇花折”描绘出对故乡的思念,意象既柔和又带着一丝凋零的悲凉。“笛声关月高”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月光下的笛声仿佛在诉说着更深的情感。
在后两句,诗人反思了自己和友人的状态,提到“簿书君阅倦”,表现出对繁忙生活的厌倦,而“章句我吟劳”则突显了诗人创作过程中的辛苦与孤独。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挣扎,也增强了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一句“竟夕空凭阁,长河漴石壕”,以长河作为时间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夜晚的孤独与沉思,长河的流淌如同时间的无情,带走了许多美好,而石壕则象征着坚固而孤单的生活状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透过自然景象寄托情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朔漠”指的是:
A. 南方的沙漠
B. 北方的荒漠
C. 湿地
D. 山脉
“江思苇花折”中“苇花”象征着:
A. 勇气
B. 思念
C. 快乐
D. 祥和
诗人在整首诗中表现出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骄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喻凫的《答刘录事夜月怀湘西友人见寄》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为直白而简洁,而喻凫的作品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描绘,展现出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