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2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25:21
登天门兮坐盘石之嶙峋,
前漎漎兮未半,下漠漠兮无垠。
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
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
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
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
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
愿游杳冥兮见羽人。
重曰,天门兮穹崇,
回合兮攒丛,
松万接兮柱日,
石千寻兮倚空。
晚阴兮足风,
夕阳兮赩红。
试一望兮夺魄,
况众妙之无穷。
登上天门,坐在盘石的嶙峋之上,
眼前的云雾弥漫,仿佛未曾消散,四周则是无尽的荒野。
岩石纷繁而美丽,宛如鹏鸟的翅膀在披风,
洞穴深邃交错,峰尖层叠如同龙鳞。
松树摇动,山峦变幻,
风起云涌,鬼神之间自由来往。
我也不知道这灵异的景象为何如此,
希望能在幽深的冥冥中见到羽人。
再说,天门啊,巍峨高耸,
回旋交错,聚集成丛,
万松交接,像支撑着太阳,
千寻高峰,倚靠着天空。
傍晚的阴影中,风儿轻拂,
夕阳的余辉映红了天空。
试着一望,令人神魂颠倒,
更何况这里的无穷奥妙。
宋之问,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711年。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常以精致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著称。
《嵩山天门歌》创作于诗人游历嵩山时,受到壮丽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山川壮丽和超然境界的向往。诗中融入了道教的思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嵩山天门歌》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嵩山天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全诗采用了“登高望远”的视角,开篇便以“登天门兮坐盘石之嶙峋”引入,构建了一个高远的空间,引导读者随诗人一同体验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中“前漎漎兮未半,下漠漠兮无垠”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开阔而又神秘的氛围,仿佛将人置于云海之间,既有视觉上的震撼,也有心灵上的洗礼。
诗人紧接着以“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来形容岩石的壮丽,借用鹏鸟的意象,暗示了自由与飞翔的渴望。后面的“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则体现了山峰的险峻与神秘,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灵性。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愿游杳冥兮见羽人。”这种对仙人和神秘力量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对自然的尊重与追求,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结束,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美丽,给整个诗作增添了温暖和宁静的气息,令人心神向往。
全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反映了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中“兮”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 用于引导
B. 语气助词
C. 形容词
D. 动词
“松万接兮柱日”中的“柱日”意指什么?
A. 松树的影子
B. 支撑着太阳
C. 日落的景象
D. 夜空中的星星
诗中提到的“羽人”是指?
A. 普通人
B. 神仙或仙人
C. 飞鸟
D. 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