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函谷关》

时间: 2025-04-28 17:52:29

诗句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52:29

原文展示:

过函谷关
作者: 宋之问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白话文翻译:

这两百四十年来,天下是如此纷乱。
六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七个雄主的势力却仍未分开。
从前的成王拒绝了秦帝的侵扰,
如今的策马问道却只问苏君的决策。
在鸡鸣时分,有人偷猎狗,
讨论的是德行,而不是功勋。

注释:

  • 函谷关:古代著名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是兵家必争之地。
  • 二百四十载:指的是历史上中国的分裂与战争的时间。
  • 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 七雄: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国家,指的是六国加上秦国。
  • 拒秦帝:指的是历史上的成王(可能指的是西周的成王)抵抗秦国的侵略。
  • 鸡鸣将狗盗:形容在黎明时分,暗示小偷小摸的行为。

典故解析:

  • 六国兵同合:指的是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 苏君:可能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苏秦,他曾联络六国,抵御秦国的侵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唐代诗人,擅长写古诗,风格清新、典雅。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局的感慨。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感慨,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过函谷关》这首诗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多次分裂与统一的历史。诗中提到的“二百四十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社会动荡的复杂性。六国的联合与七雄的对峙,表明了当时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今的不同:古时的英雄豪杰被赞颂,而今却在鸡鸣时分小偷小摸,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化。诗人对历史英杰的怀念与对当下现实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这句开篇即引入历史的长河,表达了对纷乱局势的叹息。
  2.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进一步探讨了历史上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局面,但仍未能形成统一。
  3.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提到古代英杰,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无奈。
  4.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强调现实的堕落,表明当今社会只谈论德行而忽视功勋。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 比喻:鸡鸣与狗盗的对比,隐喻当下社会的混乱与道德缺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强调了社会变迁中的道德观念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函谷关:象征着历史的分界,关隘的守护与破碎。
  • 鸡鸣与狗盗:暗示了道德沦丧与社会风气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问:诗中提到的“六国”包含哪些国家?

    • A. 齐、楚、燕、韩、赵、魏
    • B. 齐、楚、燕、赵、魏、秦
    • C. 齐、燕、赵、魏、吴、蜀
    • D. 齐、楚、燕、韩、赵、宋
  2. 问: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历史变迁与道德沦丧
    • C. 个人情感
    • D. 生活琐事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中的国家与个人命运。
  • 《登高》:同样是杜甫的名作,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积雨 城楼待雨 对菊 秋郊 会饮北山 唐张忠孝山亭故基 玉乳峰 饮闻鸡台 宿华阳台 七月九日往雄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高地迥 叚借 克字旁的字 京辇之下 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编订 目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鬓乱钗横 一击即溃 向若而叹 黽字旁的字 人各有志 外州 豸字旁的字 枣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