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12:24
早入清远峡(一作下桂江龙目滩)
作者: 宋之问
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
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
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翳潭花似织,缘岭竹成围。
寂历环沙浦,葱茏转石圻。
露馀江未热,风落瘴初稀。
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
榜童夷唱合,樵女越吟归。
良候斯为美,边愁自有违。
谁言望乡国,流涕失芳菲。
这首诗描绘了峡谷的美丽与自然的宁静。听说峡山非常美,旭日照射下,船只轻轻划过河面。雨后的景色摇曳着山中的红色,泉水的声音在翠绿的山间回响。两侧的岩石像天生的带子,万壑的树木仿佛披上了盛装。秋菊迎接霜降,春藤遮挡着阳光的辉煌。潭水中的花朵像织物一般,沿着山岭生长的竹子形成了围篱。静谧的沙滩四周环绕,葱郁的绿意转向石头的周围。露水尚未蒸发,江面还不热,微风吹过,瘴气已经稀薄。猿猴在空中饮水,鸟儿惊起,掠过水面飞翔。船上的少年和夷人唱歌相和,砍柴的女子在归途中吟唱。这样的时节是多么美好,但边地的忧愁却总是难以释怀。谁能说不思念故乡,眼泪夺眶而出,失去了芳香的美好?
宋之问,字子渊,号白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年不详。他生于一个文人世家,早年游历名山大川,后因科举成名,曾任职于朝廷。宋之问的诗歌以山水诗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清远峡时,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而写。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美丽山川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早入清远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融的山水诗。诗人在开头提到“传闻峡山好”,不仅引出诗歌的主题,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间美的思考。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峡谷的秀美景色:旭日、雨色、泉声、岩石和森林,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菊和春藤的轮回,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此外,诗人对细节的捕捉,诸如“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美丽的景色背后,诗人又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忧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深邃的情感。这种从自然到人心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深刻而动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峡谷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与矛盾。
诗中提到的“丹嶂”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山峰
B. 蓝色的湖泊
C. 绿色的草原
诗中“猿饮排虚上”描述了什么场景?
A. 猿猴在饮水
B. 猿猴在爬树
C. 猿猴在唱歌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忘记
B. 思念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