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1:55
原文展示
神仙应治世,辅弼自须才。
玉殿重门启,丹宫复道开。
三花明户席,八桂隐樽罍。
尧让夔龙入,轩聪后牧来。
知人千载备,得一万方回。
南极星光见,遥知接上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治世的期盼,认为神仙应当干预世事,辅佐有才之人治理国家。诗中描绘了神仙的华丽殿堂,仿佛预示着一场盛大的集会。通过历史上的尧、舜等圣君的典故,传达出对贤能之士的渴望,强调了对于人才的重视。最后一句提到南极星的光辉,说明即使遥远也能知道有贤人登上高位。
注释
- 神仙:指道教中的神灵,象征着理想的治理者。
- 治世:治理国家的局面。
- 玉殿、丹宫:象征着神仙的宫殿,代表着高贵和权威。
- 三花、八桂:道教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和谐与丰饶。
- 尧、舜:古代中国的贤明君主,代表着理想的统治者。
- 南极星:指北斗星的一部分,古人认为它是指引方向的星星,寓意明亮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炼,明代诗人,字时中,号白云山人,生于公元1580年,卒于1642年。他以道教诗歌著称,作品多描绘道教思想及自然景观,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步虚词二十三章》创作于明末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沈炼以诗歌寄托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贤能之士的期待,希望通过诗歌呼唤社会的正义与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融合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历史典故,展示了作者对贤能治国的期盼。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在动荡的世道中,神仙应当出面治理,辅佐有才能的人,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接下来的意象则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神仙聚会的华丽场景,突显了道教文化中对和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提到的尧、舜等历史人物,象征着古代中国的理想统治者,反映了对历史上贤能之士的尊重和向往。最后,“南极星光见”一句,不仅是对未来的展望,也隐喻着希望和光明。整体而言,诗歌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意象丰富,展现了沈炼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理想主义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神仙应治世:神仙应当介入世间的治理。
- 辅弼自须才:辅佐治理的人必须具备才能。
- 玉殿重门启:象征神仙的殿堂大门开启,暗示盛大的聚会。
- 丹宫复道开:丹宫的道路重新开启,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三花明户席:三花代表和谐,明亮的门口摆设盛宴的席位。
- 八桂隐樽罍:八桂的酒樽隐藏,象征着丰饶与隐秘的美好。
- 尧让夔龙入:尧帝将权力让给夔龙,体现了古代贤君的推崇。
- 轩聪后牧来:轩辕、聪明的后牧将至,暗示贤能的汇聚。
- 知人千载备:对人的了解与准备需千年积累。
- 得一万方回:获得的回报是万倍的。
- 南极星光见:南极星的光辉照耀,象征远方的希望。
- 遥知接上台:即使遥远,也能知道贤人将要登上高位。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玉殿、丹宫、三花等意象象征着理想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尧、舜,增加了诗的厚重感和历史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治世的向往,强调贤能之士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神仙:象征理想的治理者,代表着超凡脱俗。
- 玉殿、丹宫:象征华丽与尊贵,代表理想社会的场所。
- 三花:象征和谐与富饶。
- 南极星:象征希望与指引,代表未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神仙”主要指什么?
- A. 现实中的统治者
- B. 道教中的神灵
- C. 古代贤君
-
诗中的“尧”代表什么?
- A. 历史人物
- B. 理想的统治者
- C. 诗人本人
-
“南极星”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的诗作,展现了自然与哲理的结合。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两首诗在对美好世界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情感和意象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明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