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39
梅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水光月色最相宜,
独结空林岁晚期。
万国春回先有信,
孤山人往绝无诗。
吟风海鹤眠清影,
敲雪村童认老枝。
举世只知调鼎贵,
玄机谁向静中规。
水光与月色是最相配的,
我独自在空旷的森林中迎接岁末。
各国的春天先有了消息,
而孤山的人却没有诗句可写。
海鹤在风中吟唱,清影在水中安眠,
敲打雪地的村童认出老枝。
世人只知调鼎的贵重,
那么,谁来探寻那宁静中的奥秘呢?
董嗣杲,字希甫,号青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他的诗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独立生活的向往。
《梅花》一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交替期,诗人借梅花的意象,表达对清高品格的追求与对世俗浮华的反思。
《梅花》一诗从开篇的自然景色入手,水光与月色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和谐。诗人在岁末的空林中独自守候,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抒发了他对孤独的接受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及万国春回的消息,反映了他对世界变化的敏感,然而描绘的孤山却显得格外静谧,暗示诗人在繁华世界中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吟风的海鹤与敲雪的村童,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反衬出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淡泊。诗的最后两句更是引人深思,世人只知权贵与富贵,然而真正的奥秘却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守望。这首诗通过梅花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清高品格的向往及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歌传达了一个清高、淡泊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繁华的超然。通过梅花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品格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水光月色”最能表现什么样的意境?
a) 喧闹
b) 和谐
c) 纷争
下列哪个意象与孤独的主题最相关?
a) 村童
b) 海鹤
c) 孤山
诗中“举世只知调鼎贵”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财富
b) 权力
c) 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