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14
万色无如叠翠何,何僧镌像屹嵯峨。
山屏晴掩牌门杳,风钥阴封梵屋多。
象落鼻形悬洞右,佛垂手迹寄岩阿。
灯辉金碧琉璃碗,暗掩僧房络薜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山水景象,万千色彩中,没有什么能比这重叠的翠绿更加迷人。何僧在高峻的山崖上雕刻了佛像,显得格外巍峨。山的屏障在晴空中掩映着牌坊,显得幽深而遥远。风和钥匙都似乎封闭着这阴暗的梵音屋,里面隐藏着许多秘密。象鼻似的岩石悬挂在洞口的右侧,佛手的印迹寄托在山岩之间。灯光照耀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碗,暗处的僧房被青藤掩映,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董嗣杲(1080年-1150年),字仲明,号崇甫,北宋时期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烟霞洞》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烟霞美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思。
《烟霞洞》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与佛教文化的和谐共存。诗中“万色无如叠翠何”一句,开篇即引人入胜,展现出一种层次丰富的绿意,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与美感。接下来的“何僧镌像屹嵯峨”,不仅描绘了高耸的佛像,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僧人的佛像在山间屹立,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
“山屏晴掩牌门杳”一句,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清幽的世外桃源。而“风钥阴封梵屋多”则加深了这种神秘感,似乎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精神寄托时,常常要面对自然的封闭与内心的探索。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佛教的庄严,又有自然的灵动,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佛教文化的思考。诗人在描绘山水之美的同时,传达出一种寻求内心宁静与安详的思想。
诗中“万色无如叠翠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何僧镌像屹嵯峨”中的“镌像”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风钥”暗示了什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董嗣杲的《烟霞洞》更注重佛教元素的融入,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观表现内心的宁静。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