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5:42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艳艳洒妆斗姚魏,
冥冥花影逢石丁。
醉生梦死何如竹,
三百五十九日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竹林图画,诗人以竹子为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到美丽的景色,仿佛与历史人物斗艳,接着描写在朦胧的光影中,竹子与花影交相辉映。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醉生梦死的感慨,竹子在此象征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诗人认为比起沉醉于虚幻,保持清醒的状态更为重要,三百五十九天的时间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25年-1296年),字梦得,号长风,南宋末年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真谛的探求。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竹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似乎在与历史人物争奇斗艳,体现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交融。而后两句则转向哲理的思考,醉生梦死的说法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竹子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代表了一种追求清醒与真实生活的态度,告诫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清醒与淡然,才是最为重要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和表现力。通过竹子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竹”这一意象,探讨生活的真实与虚幻,表达了对清醒生活状态的向往与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醉生梦死”主要描述的是哪种生活状态?
诗中提到的“三百五十九日”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魏了翁的竹子与郑板桥的竹石,前者重在清醒与理想,后者则强调坚韧与不屈,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