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

时间: 2025-07-27 01:41:30

诗句

平生我与尔,举意辄相然。

岂止磁石针,虽合犹有间。

此外一子由,出处同偏僊。

晚景最可惜,分飞海南天。

纠纆不吾欺,宁此忧患先。

顾引一杯酒,谁谓无往还。

寄语海北人,今日为何年。

醉里有独觉,梦中无杂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1:41:30

原文展示: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

平生我与尔,举意辄相然。
岂止磁石针,虽合犹有间。
此外一子由,出处同偏僊。
晚景最可惜,分飞海南天。
纠纆不吾欺,宁此忧患先。
顾引一杯酒,谁谓无往还。
寄语海北人,今日为何年。
醉里有独觉,梦中无杂言。


白话文翻译:

我和你一生交往,心意总是相通。
这情谊岂止如同磁石与针,虽然相合却仍有距离。
此外还有一个人叫由,他的出处也和我一样偏僻。
晚年最可惜,分离时各自飞往海南的天空。
我相信这份情谊不会欺骗我,宁愿先面对忧患。
我端起一杯酒,谁说没有来往与回忆?
寄语那些在海北的人,今天是哪个年份呢?
在醉意中我有独特的觉悟,梦中没有杂乱的言语。


注释:

  • :你,指朋友或知己。
  • 举意:抬起意念,表达心意。
  • 磁石针:比喻心意相通的人。
  • 偏僊:指偏远的地方,含有孤独的意味。
  • 纠纆:指纠缠的情谊。
  • 海北:指北方的海域,暗指远方的朋友。
  • 无往还:表示虽有来往,但难以重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流亡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是苏轼对友人情谊的深情寄托,诗中流露出浓烈的思念之情与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开篇即以“平生我与尔,举意辄相然”表明与友人之间的心灵契合,暗示即使身处不同的地方,情感依旧相通。接着借助“磁石针”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情意的深厚与距离的遥远。

诗中提到的“晚景最可惜,分飞海南天”,表达了对老年孤独的无奈与对友人分离的惋惜。通过对“纠纆”的强调,暗示虽然生活中有忧患,但情谊却是坚固的。最后,酒成为沟通的媒介,也象征着情感的寄托,“寄语海北人,今日为何年”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苏轼的哲思与情感深邃的交融,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诗意悠长,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我与尔,举意辄相然:一生中我与你的心意总是相通。
  2. 岂止磁石针,虽合犹有间:这份情谊不仅仅像磁石与针那样,尽管相合却仍然存在距离。
  3. 此外一子由,出处同偏僊:还有另外一个人叫由,他的出处与我一样偏僻。
  4. 晚景最可惜,分飞海南天:晚年的时光最令人惋惜,我们却各自飞向了海南的天空。
  5. 纠纆不吾欺,宁此忧患先:我相信我们的情谊不会欺骗我,宁愿先面对这些忧虑。
  6. 顾引一杯酒,谁谓无往还:让我举起一杯酒,谁说没有来往与回忆呢?
  7. 寄语海北人,今日为何年:我寄语那些在海北的人,今天是哪个年份呢?
  8. 醉里有独觉,梦中无杂言:在醉意中我有独特的觉悟,梦中没有杂乱的言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意比作“磁石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情感的相通与距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谁谓无往还”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苏轼对生活、对友人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诗人通过酒的象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友谊与回忆,是交流情感的媒介。
  • 磁石针:象征心意相通的深厚情谊。
  • 海南天:象征遥远的地方与孤独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磁石针”用来比喻什么?

    • A. 友情的坚固
    • B. 情感的距离
    • C. 人生的无常
    • D. 山水的秀丽
  2. “晚景最可惜,分飞海南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苏轼《和陶连雨独饮二首》与李白《将进酒》对比

  • 主题:两首诗均涉及酒,但苏轼更注重对友情的思念,而李白则强调畅饮与豪情。
  • 情感:苏轼的情感更为细腻,李白则显得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读史六首 其五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登嵩山十首 法华岩 东郡怀古二首·阳给事 题奇石 寄茅山孙炼师 盘陀岭驿楼 访韦楚老不遇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聋眼花 响应 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夜光之璧 浩气四塞 宝盖头的字 大字旁的字 赤紫 火冒三丈 裹帘 兴工 包含瑶的成语 車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斗色争妍 寂天寞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