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1:18
何地最翛然,华阳第八天。
松风清有露,萝月净无烟。
乍警瑶坛鹤,时嘶玉树蝉。
欲驰千里恋,惟有凤门泉。
石上谿荪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
菖花定是无人见,春日惟应羽客逢。
独寻兰渚玩迟晖,闲倚松窗望翠微。
遥想春山明月曙,玉坛清磬步虚归。
诗人问何处最为清幽,回答是华阳的第八天。松风中带着露水,月光下的藤萝清净无烟。忽然警觉到瑶坛上的仙鹤,偶尔听见玉树上的蝉鸣。想要驰骋千里思念之情,唯有凤门泉水可以寄托。石上溪边的水草发出紫色茸毛,碧绿的山间幽深,水流潺潺。菖蒲花定然无人问津,春日里只有仙人才能相逢。独自寻访兰渚,玩味着晚霞,闲倚在松窗前望着翠绿的山色。遥想春天的山间明月升起时,玉坛的清磬声中步履虚归。
李德裕(787年-850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工于诗词,尤以五言古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表现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李德裕隐居茅山时期,反映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宁静的心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寄茅山孙炼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古诗,诗中展现了清新幽静的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开头以“何地最翛然”引入,立即设定了清幽的氛围,呼应了隐士的生活追求。接下来的描写中,松风、露水、萝月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诗人通过“乍警瑶坛鹤,时嘶玉树蝉”的描写,表现了对自然生灵的感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诗中“欲驰千里恋,惟有凤门泉”则流露出对远方的思念与追寻,象征着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石上谿荪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最后,诗的尾声“遥想春山明月曙,玉坛清磬步虚归”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归属感,仿佛诗人已经在这片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德裕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与哲思。
全诗围绕隐逸、自然与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华阳”指的是哪座山?
诗中“欲驰千里恋,惟有凤门泉”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瑶坛鹤”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