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嵩山十首 法华岩》

时间: 2025-08-05 16:55:57

诗句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

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

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6:55:57

原文展示: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
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
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

白话文翻译:

飞桥蜿蜒在岩石之间,居住的茅屋如今已破旧不堪。
不知何年何月,曾有隐士在此避世,如今我常常独自卧在这里。
秋风中高飞的鸟儿飞入空中,夜晚的月光下寒冷的猿猴经过。
若不是心已疲惫,静谧的环境中反而更容易生出悲伤的懈怠。

注释:

  • 飞桥:指架设在高山岩石上的桥,形象地描绘出高耸的山峦。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象征着隐居生活的简朴。
  • 避世僧:隐士或修行者,表示对世俗的逃避。
  • 寒猿:指在秋夜中鸣叫的猿猴,象征孤独与悲凉。
  • 心已灰:心情已然消沉或麻木。
  • 悲惰:悲伤和懈怠,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消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避世僧”,可视为对道家或佛教隐士生活方式的借鉴,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逃避。隐士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许多诗人、画家都受到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散文方面均有成就,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苏辙隐居于嵩山期间,反映了他在清幽环境中对人生的思考。在这个时期,苏辙因政治失意而选择隐居,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飞桥走岩居”开篇,描绘出高山之中的隐居环境,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孤独。诗中通过对“茅屋”的描写,传达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艰难,似乎在暗示着时光流逝带来的无情与破败。

“何年避世僧”一句,诗人自问自答,似乎在回忆那个曾经避世的僧人,增强了诗的历史感与怀旧气息。同时,这也引发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孤独的卧在此地,虽有宁静却难免生出孤寂的悲伤。

“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通过秋风和高飞的鸟,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孤独的氛围。诗人的情感在此刻达到了高潮,感受到自然的冷峻与人生的无奈。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深邃与孤独。

最后两句“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直白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麻木。虽然外在环境静谧,但内心的悲伤却无法掩盖,反而在清静中愈加显露。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我的反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桥走岩居:描绘高山与桥的结合,展现出隐居者与自然的和谐。
  • 茅屋今已破:暗示时光流逝,隐居生活的无奈与破败。
  • 何年避世僧:引发对隐士生活的追忆与思考。
  • 此地常独卧:表达孤独的生活状态。
  • 秋风高鸟入: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孤独感。
  • 夜月寒猿过:增添夜晚的寒冷与孤寂。
  • 自非心已灰:表明内心的消沉。
  • 静极生悲惰:在宁静中反而生出无尽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环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寒猿、秋风)赋予情感,使整个环境生动起来。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隐居生活的孤独与悲凉,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无奈在简洁的文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桥:象征人与自然的结合,也代表一种通往智慧的道路。
  • 茅屋:隐居生活的象征,简朴而真实。
  • 秋风:象征自然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 夜月:象征孤独的思考与内心的皈依。
  • 寒猿:象征内心的孤寂与对世俗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桥”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城市的繁华
    • B. 高山的自然环境
    •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自非心已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充满希望
    • B. 内心消沉
    • C. 对生活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寒猿”象征什么?

    • A. 温暖的家庭
    • B. 孤独与悲凉
    •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苏辙的《登嵩山十首 法华岩》都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苏辙则更加突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寄题张令阳翟希隐堂 和永叔中秋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 江畔 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残菊 修真观李道士年老贫饿无所依忽缢死因为诗以 吊唐俞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其二叠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浇驳 女字旁的字 包含蹄的成语 人稠物穰 责躬引咎 说誓 郎君子弟 龙字旁的字 揎拳拢袖 腹中鳞甲 甘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层峦叠嶂 赦罪 纵贯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