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竹二首》

时间: 2025-05-01 03:50:58

诗句

湖滨宜草木,修竹可三寻。

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及尔迷未醒,方予热正侵。

无嫌不逮本,地薄肯成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0:58

原文展示:

咏竹二首
作者: 苏辙

湖滨宜草木,修竹可三寻。
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及尔迷未醒,方予热正侵。
无嫌不逮本,地薄肯成林。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适合种植草木,挺拔的竹子可以长得三寻高。
居住在繁华的市区,常常生出许多杂念,
于是我把竹子移到靠近墙阴的地方。
等你醒悟过来时,正是炎热的季节。
不必嫌弃竹子不够高大,土地薄的地方也能成林。


注释:

字词注释:

  • :适合。
  • 修竹:高大的竹子。
  • 廛居:繁华的市区。
  • 多野思:生出很多杂念。
  • 墙阴:墙阴处,阴凉的地方。
  • 迷未醒:迷惘尚未觉醒。
  • 热正侵:正值炎热的季节。
  • 不逮本:不必嫌弃本质。
  • 地薄:土地贫瘠。
  • 成林:形成林木。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确涉及典故,但“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和高洁,常用于诗词中表达志向与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之弟。他以雄健的文风和深厚的学识著称,擅长诗词、散文、论述等多种文体。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政治动荡,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我内心的探索成了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苏辙通过描写竹子,表达了对品格的追求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辙的《咏竹二首》在短短的几句中,展现了竹子的高洁与坚韧,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湖滨宜草木”引入,勾勒出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湖边的草木生长得宜,接着用“修竹可三寻”强调竹子的高大与挺拔,象征着品格的高尚与坚韧。

接下来,诗人提到“廛居多野思”,描绘了市区的繁华与喧嚣,暗示人在繁忙生活中的迷惘与困惑。“移种近墙阴”则表达了作者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及尔迷未醒”反映了当下人们的迷茫,而“热正侵”则是对生活节奏加快的隐喻,提醒人们要意识到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矛盾。

最后两句“无嫌不逮本,地薄肯成林”,更是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不必嫌弃竹子生长的环境,虽然土地薄弱,却依然能够形成一片竹林,意在鼓励人们无论环境如何,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追求。整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描绘自然之美,又引发对人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滨宜草木”:湖边的环境适合种植草木,暗示自然之美。
  2. “修竹可三寻”:竹子可以长得很高,象征着高尚与坚韧的品性。
  3. “廛居多野思”:繁华的市区让人容易产生杂念。
  4. “移种近墙阴”:将竹子移到阴凉处,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 “及尔迷未醒”:在迷茫中尚未觉醒,暗示对内心的反思。
  6. “方予热正侵”:正值炎热的季节,提醒忙碌的生活状态。
  7. “无嫌不逮本”:不必嫌弃竹子的本质,提倡接受自我。
  8. “地薄肯成林”:即使环境贫瘠,竹子依然能够成林,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修竹”比喻品德高尚。
  • 对仗:如“湖滨宜草木,修竹可三寻”形成工整的对仗。
  • 象征:竹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表达了诗人对品德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在喧嚣社会中对自我修养的思考,强调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保持高尚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高洁、品德。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象征安静、庇护的环境,隐喻内心的宁静。
  • :象征生活的快节奏与压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修竹可三寻”中的“修竹”指什么?
    A. 高大的竹子
    B. 矮小的竹子
    C. 竹子的根
    D. 竹子的叶

  2.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品德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D. 对繁华生活的享受

  3. “廛居多野思”反映了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繁华生活的厌倦
    C. 生活中的迷茫与困惑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王维的《竹里馆》:描绘竹子与隐逸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苏辙的《咏竹二首》与王维的《竹里馆》均以竹子为题材,但苏辙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表达对自我内心的追求;而王维则注重于自然的描绘与隐逸的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苏辙诗文集》
  3. 《中国古典文学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霜叶飞 澄江重九 霜叶飞 冬日寄怀杜子静 霜叶飞 和清真 霜叶飞 雄白执教蚌埠 霜叶飞 霜叶飞 寄迟儿海上 霜叶飞 得舜卿弟里中书,赋此寄怀 霜叶飞 海上喜唔沤尹,用梦窗韵赋赠。时沤尹持节岭南,予适有吴趋之行,悤悤聚别,离绪黯然矣 霜叶飞 题啸苏先生寒灯风树图 霜叶飞 九日,清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功堕垂成 兀字旁的字 剖心析胆 远大 山字旁的字 短针攻疽 监择 踏心 妙句 私字儿的字 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橑子 不让之责 泥佛劝土佛 飠字旁的字 包含坟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