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5:38
京师送王颐殿丞
作者:苏辙
忆游长安城,皆饮母卿宅。
身虽坐上宾,心是道路客。
笑言安能久,车马就奔迫。
城南南山近,胜绝闻自昔。
徘徊竟莫往,指点烦鞭策。
道傍古龙池,深透河渭泽。
山行吾不能,愧此才咫尺。
壮哉谁开凿,千顷如一席。
参差山麓近,滉荡波光射。
君时在池上,俗事厌纷剧。
望门不敢叩,恐笑尘土迹。
自従旅京城,所向愈无适。
君来曾未几,已复向南国。
扁舟出淮汴,唯见江海碧。
野人处城市,长愿有羽翮。
脱身相従游,未果聊自责。
我回忆在长安城游玩的情景,大家都在母卿的家中饮酒作乐。虽然我坐在客位上,但心里却像是在旅途中漂泊的客人。笑谈之间,怎能久留?车马已经急迫地要走了。城南的南山是如此近,闻名已久,胜过往日。徘徊却无心前往,指点之间烦恼无比。路边的古龙池,深邃如河流与沼泽。虽近山行,却无能为力,愧对这寸步可及的才华。真壮丽啊,谁开凿了这片千顷的池塘,宛如一席宽广的宴会。参差的山麓近在眼前,波光荡漾。你此时在池边,世俗的事物让我厌烦。我不敢敲门,恐怕被笑我是沾满尘土的行者。我自从来到京城,所到之处愈加无归属感。你来此地未久,已然又向南方去了。小舟出淮河与汴河,只见江海的碧水。乡野之人身处城市,常常希望能有一对翅膀。想要脱身跟随你游玩,未能如愿,只能自责。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苏辙在文学上受到父亲的影响,致力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辙送别朋友王颐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长安城的怀念,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王颐是当时的一位官员,苏辙对此次送别的情感十分复杂,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身世浮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城游玩的回忆,展现了苏辙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中反复提到“城南南山近”,显示出对故土的依恋,而“身虽坐上宾,心是道路客”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诗中描绘的景象细腻而生动,古龙池、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苏辙在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纷扰的厌倦,反映了他渴望归隐的内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辙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与对长安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反映了对人生、友谊与归属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龙池”代表了什么?
“身虽坐上宾,心是道路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千顷如一席”中的“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