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5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50:22
贺新凉 寄怀婉清于瀛洲
作者: 殷秉玑 〔清代〕
极目南沙地。怅分携水流花落,海天无际。
九畹幽姿香国领,况是连枝同气。
早省识同心臭味。我处能开花顷刻,问年来姊妹花开未。
先结个海鸥契。梦中几度欣联袂。
乍醒来牵牢罗被。错疑把臂。
愧我疏慵抛锦轴,未解回文织字。
恨欲寄相思无自。纵使织成千字锦,怕鱼因海阔终难寄。
寄不尽,书中意。
这首诗的作者远望南沙的海域,内心充满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惆怅。水流花落,海天一色,令人感到分离的痛苦。九畹幽香的地方,尤其是与友人心灵相通的情谊,更让人感慨。早已意识到彼此心意相通,但我在这里却能瞬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不知你那边的姐妹花是否也如愿绽放?愿能先结一个海鸥般的契约。在梦中几次与友人相约,醒来却只能牵着沉重的被子,错以为是手臂相扣。感到愧疚的是自己懒散地抛弃了美好的文字,未能领悟回文的精妙。心中愤懑想寄送相思,却没有途径。即使织成千字的锦缎,怕也无法因海阔而难以寄达。无法寄托尽我心中情感,唯有在书中倾诉。
作者介绍:殷秉玑,清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和表达情感,尤其对友谊和离别有深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所作,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友情和自然的重视。
这首诗以南沙的壮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极目南沙地”引入,描绘出辽阔的海天一色,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九畹幽姿香国领”描绘幽美的自然景象,进而引入与友人的关系,强调两人心灵的共鸣。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中反复出现“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然而诗人的思念却如同海阔天远,难以寄托。尤其在“恨欲寄相思无自”一句中,诗人将思念的无奈与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使是织成千字锦,海阔如许,仍然面临着无法寄出的困境,折射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手法细腻,语言清新,充分展现了清代文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读者在欣赏优美的词句之余,深切体会到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友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体现了清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南沙、花、海鸥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同时也承载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情感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极目南沙地”表达了什么情感?
“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恨欲寄相思无自”中“无自”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