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

时间: 2025-05-04 05:20:18

诗句

欣逢柏台旧,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0:18

原文展示

欣逢柏台旧,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白话文翻译

在柏台旧地相逢,携手拜访聪公的禅居。
石室里无人光顾,只有绳床上见到老虎在沉睡。
阴暗的崖壁常年积雪,干涸的山涧却涌出清泉。
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在法筵上同样欢聚。

注释

字词注释

  • 柏台:指柏树和台地,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风景名胜。
  • 侍御:宫中侍奉的官员,此处指代李侍御。
  • 聪公:指聪明的禅师,公是对高僧的尊称。
  • 石室:石造的禅房。
  • 绳床:用绳子编织的床,通常为简陋的床。
  • 阴崖:指阴凉的山崖。
  • 枯涧:干涸的山涧。

典故解析

  • 法筵:佛教聚会的场所,通常指僧侣们讲法、讨论的场所。
  • 虎眠:可能暗指禅师的安详与宁静,也反映了禅宗的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溪,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现深厚的道教文化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格调高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与友人李侍御相聚的愉悦心情,反映了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描绘的禅居环境,体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展现了孟浩然对自然与禅宗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欣逢柏台旧”,即点出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接着在“共谒聪公禅”中,诗人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追求智慧的渴望。石室的寂静与无人到访,突显了禅宗的孤寂与深邃,绳床上虎的安卧,则象征着一种宁静的智慧状态。

诗中“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描绘了自然的对立与和谐,雪与泉水的共存,反映了生命的韧性与禅的哲理。最后一句“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则感人至深,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心灵的共鸣却让他们在法筵上欢聚一堂,体现了人们对真理与智慧的共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欣逢柏台旧:在旧地重逢,心中充满喜悦。
  2. 共谒聪公禅:共同去拜访聪明的禅师。
  3. 石室无人到:石室显得冷清,没有人来访。
  4. 绳床见虎眠:绳床上,老虎安然入睡,暗示宁静。
  5. 阴崖常抱雪:阴凉的山崖常年积雪,象征严寒和静谧。
  6. 枯涧为生泉:干涸的山涧却流出泉水,表现生命的顽强。
  7. 出处虽云异: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
  8. 同欢在法筵:却能在法筵上共聚欢庆,心灵相通。

修辞手法

  • 对比:阴崖与枯涧的对比,表现出禅的深邃与生命的顽强。
  • 象征:虎的沉睡象征宁静的智慧,雪与泉水则象征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禅宗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共鸣和对智慧的向往,反映了孟浩然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柏台:象征高远、宁静的环境。
  • 石室:代表禅宗的静谧与孤独。
  • :象征智慧的宁静。
  • 雪与泉: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反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聪公”是指谁? A. 一位高僧
    B. 一位皇帝
    C. 一位文人

  2. 诗的开头“欣逢柏台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惆怅
    B. 喜悦
    C. 失落

  3. “阴崖常抱雪”中“阴崖”指的是什么? A. 阳光明媚的地方
    B. 寒冷的山崖
    C. 温暖的河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孟浩然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画面感与哲理,而孟浩然则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对友谊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江城子 其一 王臣留别 江城子 萍乡王圣俞席上作 江城子·烂铺蜀锦写乌丝 江城子 重阳感怀 江城子 游孙园 江城子 春昼 江城子 其一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江城子 江城子 袁沤波属题鱼千里室图 江城子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探亲假 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盗憎主人 绝伦逸群 工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起墨 悬河注火 嫖娼 匿影藏形 鼻字旁的字 雨踪云迹 小学而大遗 生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话网 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