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6:34
示孟郊
唐代: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的深刻对比。漫生的野草遮蔽了广阔的田野,孤立的兰花在这片荒野中扎根。周围的声音喧哗纷繁,然而只有伯牙的琴音显得格外孤独。当时那些深邃的意境,世人却无法理解。钟期一见便能知晓,仿佛千年山水也在倾诉。希望你能够保持这样的清白节操,不要被俗世的喧嚣所迷惑。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写于孟浩然与孟郊相识之际,表达了对孟郊高洁情操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与人们对高雅音乐和深邃思想的渴求。
《示孟郊》是孟浩然对友人孟郊的赠诗,整体呈现出一种高洁、孤傲的意境。开篇以“蔓草蔽极野”描绘了自然景象,暗示了世俗的喧嚣与繁杂。而“兰芝结孤根”则象征着孟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清白与高洁,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接着,诗中提到“众音何其繁”,表达了社会的喧闹与浮躁,然而“伯牙独不喧”则突出了伯牙的独特与孤高,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共鸣与理解。接下来的“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则展示了高雅艺术与人们的隔阂,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知音难觅的主题。
最后,诗人以“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结束,寄望于孟郊能够保持清白的节操,不受世俗的影响。这不仅是对孟郊的期许,更是对自身理想的坚持,体现出诗人对友谊与理想的重视。
全诗通过自然意象与友谊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与对世俗喧嚣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孤高、清雅的情感基调。
《示孟郊》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孟浩然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伯牙”象征什么?
A. 喧嚣
B. 高雅音乐
C. 世俗生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中“静节”指的是什么?
A. 保持清白的节操
B. 追求名利
C. 享乐生活
以上是对《示孟郊》的详细解析和相关的学习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