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章琮赴广州东莞簿》

时间: 2025-05-05 03:27:04

诗句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

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27:04

原文展示: 章琮赴广州东莞簿 杨亿 〔宋代〕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 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

白话文翻译: 怀揣美玉却三次献宝,悲叹秋天突然生出白发。 十年叹息职位未得调整,一生仍旧徒劳无功。 与蛮族进行贸易,公田如同投入海涛。 虽饮贪泉之水,却不愿沾染污秽。

注释:

  • 抱璞曾三献:比喻怀才不遇,多次尝试却未被赏识。
  • 悲秋忽二毛:悲叹秋天,突然发现自己头发花白。
  • 十年嗟不调:十年叹息,职位未得调整。
  • 一命尚徒劳:一生仍旧徒劳无功。
  • 互市通蛮货:与蛮族进行贸易。
  • 公田入海涛:公田如同投入海涛,比喻公田的管理不善或收益微薄。
  •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虽饮贪泉之水,却不愿沾染污秽,比喻虽处污浊环境,仍保持清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反映了当时官员的困境和对清廉的坚持。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亿为章琮赴广州东莞簿所作,表达了对章琮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其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清廉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抱璞曾三献”和“悲秋忽二毛”等意象,深刻描绘了章琮怀才不遇的悲凉境遇。诗中的“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徒劳感。后两句“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和艰难。最后,“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展现了章琮在污浊环境中坚守清廉的品格,体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质的赞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抱璞曾三献”用“抱璞”比喻怀才不遇,“三献”表示多次尝试。
  • 次句“悲秋忽二毛”以“悲秋”表达悲凉,“二毛”指头发花白,暗示岁月流逝。
  • 第三句“十年嗟不调”表达长期未得升迁的叹息。
  • 第四句“一命尚徒劳”强调一生的努力似乎毫无成果。
  • 第五句“互市通蛮货”描述与外族的贸易活动。
  • 第六句“公田入海涛”用“入海涛”比喻公田的管理不善。
  • 末句“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表明虽处污浊环境,仍保持清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抱璞”比喻怀才不遇,“入海涛”比喻公田的管理不善。
  • 对仗:如“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和对清廉品质的赞赏。通过描绘章琮的困境和坚持,诗人传达了对清廉和正直的崇高评价。

意象分析:

  • 抱璞:怀才不遇的象征。
  • 悲秋:悲凉的象征。
  • 二毛:岁月流逝的象征。
  • 贪泉:污浊环境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抱璞曾三献”比喻什么? A. 怀才不遇 B. 多次尝试 C. 清廉品质 D. 悲凉境遇

  2.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表达了什么? A. 对污浊环境的厌恶 B. 对清廉品质的坚持 C. 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D. 对贸易活动的描述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亿的其他诗作,如《无题》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怀才不遇主题诗作,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与杨亿的其他诗作对比,如《无题》,可以发现其一贯的清新脱俗风格。
  • 与其他宋代诗人的怀才不遇主题诗作对比,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可以探讨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杨亿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 艺园话旧 高阳台 除夕遣怀 高阳台 秋日登越秀山红棉寺感赋 高阳台 喜得左羽、义山都门札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望海潮 王息存小象,岩际一神女捻芝,翩然欲下。扇存余箧十年,题寄 望海潮 望海潮 题水仙扇面 望海潮·云协天堑 望海潮·星分斗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客 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跌宕不拘 闭气 鸟字旁的字 辞开头的成语 变危为安 璇玑改度 随分 美奂美轮 中谢 包含繻的词语有哪些 两雄不俱立 阜字旁的字 颠乱 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