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1:37
赠池守张闳道 李纲 〔宋代〕
绣衣执法出霜台,邂逅还如特特来。
华省旧曾陪笑语,清溪今复接樽罍。
喜公笔有江山气,顾我心如世味灰。
天下苍生待经济,坐看蟠蛰起春雷。
这首诗描述了与张闳道的相遇与对话,表达了对他执法的欣赏和对社会经济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张闳道身穿绣衣,出自霜台,似乎是偶然相遇,心中却有着对往日欢声笑语的怀念。诗人欣赏张的才华,认为其笔下蕴含着江山的气势,而自己内心却如同灰烬般无味。最后,诗人感叹天下苍生仍在等待着经济的振兴,期待春雷的到来,唤醒沉睡的万物。
李纲(1083年-1140年),字士英,号独觉,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直言不讳著称,曾在朝中担任要职,对国家政治有深刻的见解。他的诗词风格清新俊逸,常常表现出对时事的忧虑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本诗是李纲赠送给张闳道的,反映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与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经济状况的忧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经济萧条、民生困苦,李纲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赠池守张闳道》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与张闳道的相遇,展现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开篇以“绣衣执法出霜台”描绘了张的高雅身份,表现出对他执法公正的敬佩。接着,诗人回忆往日的欢笑,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怀念。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诗人感叹自己内心的麻木与对世事的无奈,“顾我心如世味灰”的句子,揭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与失落。最后一句“坐看蟠蛰起春雷”更是蕴含了希望,期待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与经济复苏的可能。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友人的欣赏,也有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李纲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社会经济现状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苍生的关怀。
诗中“绣衣”指的是什么?
A. 普通衣服
B. 官员的华丽衣服
C. 农民的工作服
答案:B
诗人对张闳道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冷漠
B. 欣赏与敬佩
C. 嫉妒
答案:B
“天下苍生待经济”表达了什么?
A. 对经济的无所谓
B. 对经济复苏的期待
C. 经济已经很好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