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6:06
无烟远数三千嶂,有马同驱十二蹄。却喜山前堪洗耳,水声激激听寒溪。
远方的山峦无烟,它们有三千多座,有马同行,奔腾的蹄声响起。让我高兴的是,山前有适合洗耳的地方,潺潺的水声在寒冷的溪流中回响。
此诗中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洗耳”可以引申为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与道教的隐居思想有关。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一份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毕仲游,字子游,号白石,宋代人,曾任官职但志向向往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毕仲游隐居山林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追求宁静生活的心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常常因政治腐败而向往隐居,诗中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和僧圆益先到灵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在山中行走,体验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开头两句“无烟远数三千嶂,有马同驱十二蹄”,以清晰的视觉画面引入,描绘远方的山峦,展现出一种辽阔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转向内心的感受“却喜山前堪洗耳”,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清新之声的珍视。
诗中“水声激激听寒溪”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自然环境,激起人们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与欣赏。整体而言,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声音的欣赏,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无烟”是指什么?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