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43
故是春风起,香尘暖未曾。
暮寒惊翠袖,春影乱华灯。
泠浸朱门月,吹成碧海冰。
沙河三五夜,火树几千层。
金炬开莲岛,银花飐玉绳。
一声清跸远,冷落内前棚。
春风吹起,温暖的香尘尚未散去。
傍晚的寒意惊动了翠绿的衣袖,春天的影子在华灯下摇曳不定。
月光静静洒在朱红的门前,仿佛吹成了碧海的冰层。
沙河边三五个夜晚,火树灯笼像千层的焰火。
金色的火炬点亮了莲花岛,银色的花朵在玉绳上飘荡。
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马蹄声,显得内院冷清而萧瑟。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金炬开莲岛”、“银花飐玉绳”等,均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繁荣,符合古代文人对春天的期盼和赞美。
刘辰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春景 风起春灯乱》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借助春风的起伏和繁华的灯景,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以春天的气息为主题,展现了春风起时的绚丽景象。开头两句写春风带来的温暖和香气,描绘了春天的初始阶段,给人以温馨的感受。随后的句子则通过“暮寒惊翠袖”表现了春天的变化,既有温暖又带着一丝寒意,反映出春天的不稳定性。
“泠浸朱门月,吹成碧海冰”两句中,月光的冷静与春天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梦幻的氛围。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春天的画卷中,感受到春夜的柔和与清明。
后半部分的“沙河三五夜,火树几千层”则通过热闹的灯火景象,展现了春夜的欢快与繁荣,火树银花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春天的节庆和人们的欢乐。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意象构建了一幅春天的美丽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逐句解析: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诗人借助春风、月光和灯火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变化与繁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天的感慨。
诗中“火树”指什么?
诗中描写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