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2:44
摸鱼儿·醒复醒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醒复醒行吟泽畔,焉能忍此终古。
招魂过海枫林暝,招得魂归无处。
朝又暮。但依旧,禁街人静冬冬鼓。
画船沈雨。听欸乃渔歌,兴亡事远,咽咽未能句。
君且住。能歌吾不如汝。
悠悠鼓枻而去。沧洲揽结芳成艾,唤作张三李五。
羌自苦。更闲却,玉堂端帖多多许。
无人自语。把画扇鸾边,香罗雪底,题作午年午。
我在湖边行吟,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孤独与忧愁呢?
招魂的船只越过海面,枫树林在黄昏中显得更加黯淡,但我招来的魂魄却无处归去。
早晨又到了傍晚,街道静悄悄的,只有冬天的鼓声在禁地中回荡。
画船在细雨中沉没,听着渔歌悠扬,兴亡事迹已远,心中却只能喉咙哽咽,难以成句。
你且留下,我的歌声不如你。
我悠然划船而去,沧洲的芳草相拥成艾,唤做张三李五。
羌族人自苦,我却更加闲适,玉堂中的请帖多得很。
无人对我自语,手持画扇在鸾边,香罗雪底,题作午年的午。
“招魂过海”可理解为对逝去的事物或人的怀念;“张三李五”是汉语中常用的代称,象征普通人。
作者介绍:刘辰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擅长填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一个孤独的冬天,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惆怅,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摸鱼儿·醒复醒》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索的词作,透过行吟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世繁华的反思。开头“醒复醒行吟泽畔”便引入了诗人的迷茫,似乎在诉说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随着词作的推进,诗人通过“招魂过海枫林暝”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往昔的无尽思念。特别是“听欸乃渔歌,兴亡事远,咽咽未能句”一句,诗人不仅在聆听渔歌,更是在思考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渺小,情感愈发沉重。
诗中“君且住”与“悠悠鼓枻而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陪伴的渴望,后者则是对孤独的无奈接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几句,诗人以“无人自语”收尾,表达了深刻的孤独感与对世界的无声抗议。整首词浑然一体,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孤独的感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醒复醒”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招魂过海枫林暝”中的“枫林”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君且住”是在表达对谁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逝去的感慨,情感细腻而充满温柔;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绘反映人生的哲理,情感更加开阔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