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3:35
水调歌头 其五
辛弃疾
文字觅天巧,亭榭定风流。
平生丘壑,岁晚也作稻粱谋。
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
䆉稏不胜秋。
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
吾老矣,探禹穴,欠东游。
君家风月几许,白鸟去悠悠。
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
容我揽须不。
更欲劝君酒,百尺卧高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人生的思考。诗中提到,文字如同精巧的天工,亭台楼阁之间自有风流韵味。作者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尽管年岁已晚,仍在谋划着丰收的稻谷和粮食。在五亩的园中,野花盛开,一片青翠的稻田环绕着,秋天的景色让人心醉。吃饱饭后,面对花竹,心中自然会忘却烦恼。虽然已是老年,仍想探索古代的神话传说,心中渴望东游。问君你家有多少风月,白鸟在空中悠然飞去。插满牙签的书架上,像是南山的英俊骑士,等待我的称赞。更想劝你畅饮美酒,在高楼上尽情享受生活。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和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富有激情,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本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水调歌头 其五》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文字觅天巧”引入,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情趣的渴望。接着,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即使在暮年,依然心系家园的丰收与自然的变化,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使用了“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的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田园的宁静与美丽,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内心安宁的向往。接下来,诗人提到“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表达了简单生活的快乐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吾老矣,探禹穴,欠东游”则显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未尽理想的留恋,虽已年迈,依然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最后,诗人以劝酒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期望,表现出一种人生哲学: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仍应珍惜眼前的快乐。
全诗在意象的安排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表达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不屈精神。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提到“吾老矣,探禹穴”是什么意思?
a) 表达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b) 表达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c) 表达对家庭的关心
“饭饱对花竹”中的“花竹”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家园
b) 自然的美好
c) 朋友的陪伴
诗人劝君饮酒的目的是?
a) 忘却烦恼,享受生活
b) 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c) 讨论人生哲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