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3:12
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作者: 朱元璋
望西南隐隐神坛,独跨征车,信步登山。
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
一尘不染,浮生九还,客中有僧舍三间。
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江苏金坛的顾龙山的情景。西南方隐约可见一座神坛,作者独自驾车,悠然自得地步行上山。山中有烟雾缭绕的寺庙,云雾笼罩的树林,风中竹子轻轻摇曳,宛如在低声吟唱。这里的一切都如同没有被尘世污染,生活的繁杂与烦恼似乎都暂时消失。山中有三间僧舍,未来的某一天,作者希望能闲暇地在这里观赏花鸟,享受山水的美好。
作者介绍: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出生于1328年,卒于1399年。他原为一名贫苦的农民,后参加起义,最终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作品多以豪放、奔放为特点,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朱元璋统治时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憧憬,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顾龙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诗的开头即用“隐隐神坛”暗示了山的神圣与神秘,激发读者的想象。接着描绘的“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展现了山中自然的和谐美,细腻的景象刻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浮生九还”的感叹,表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思索,以及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到将来有机会能在山中与花鸟为伴,享受山水之乐,完美体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具有强烈个人情感的山水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反思。诗中蕴含了对山水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神坛”指向哪个方向?
A) 东北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南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烟寺
B) 云林
C) 风竹
D) 以上都是
诗人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
A) 继续征战
B) 忙于政务
C) 偷闲享受自然
D) 游历四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