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小金山》

时间: 2025-05-03 16:00:57

诗句

寻幽直上妙高台,云锁禅堂昼不开。

古径有松栖老鹤,断碑无字翳苍苔。

水拖秋色连天去,风捲潮声动地来。

我亦九霄云外客,隔花啼鸟莫相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0:57

原文展示:

登小金山
涂麟 〔明代〕

寻幽直上妙高台,
云锁禅堂昼不开。
古径有松栖老鹤,
断碑无字翳苍苔。
水拖秋色连天去,
风捲潮声动地来。
我亦九霄云外客,
隔花啼鸟莫相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小金山的所见所感。他一路寻幽直登高台,山中云雾缭绕,禅堂在白昼中显得神秘而闭塞。古老的小路旁,有松树栖息着年迈的鹤,断碑上没有字迹,被苍苔覆盖。水面反射着秋天的色彩,延绵至天际,风卷起潮声,震动着大地。我也是九霄云外的旅客,面对花间啼鸣的鸟儿,恰似不愿被催促。


注释:

字词注释:

  •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
  • 妙高台:指高而美的台地。
  • 禅堂:用于禅修的房舍。
  • 古径:古老的小路。
  • 栖老鹤:栖息的老鹤,表明环境清幽。
  • 断碑:已断裂的碑石。
  • :遮蔽。
  • 苍苔:青苔,长满苔藓的石头。
  • 水拖秋色:水面反射出秋天的色彩。
  • 风捲潮声:风卷起的潮水声。
  • 九霄云外:形容高远的地方,指远离尘世。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古典典故,但“老鹤”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安宁,而“九霄云外”则表达了诗人心境的超然和对尘世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涂麟,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脱俗,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登小金山》写于诗人登高望远、寄情于山水的时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喧嚣的淡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寻幽直上妙高台”,便透露出诗人对山水的向往与探索,接下来的描写中,云雾缭绕的禅堂映衬出一种神秘的气息,似乎在暗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而“古径有松栖老鹤”则通过静谧的环境与古老的生物,传达出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这种细腻的自然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也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水拖秋色连天去,风捲潮声动地来”两句,展现了水面与天空相接的壮美景象,风声与潮声的交织,似乎在阐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最后两句“我亦九霄云外客,隔花啼鸟莫相催”则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面对世俗的喧嚣,他选择静谧与宁静,犹如在高空中俯视尘世,心境悠然。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寻幽直上妙高台:诗人踏上寻幽探秘的旅程,直登高台,展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2. 云锁禅堂昼不开:云雾缭绕,禅堂在阳光下显得沉静,暗示世外桃源的感觉。
  3. 古径有松栖老鹤:小路上古松下栖息的老鹤,象征着长寿与和谐。
  4. 断碑无字翳苍苔:断裂的碑石上无字,青苔覆盖,传达着岁月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5. 水拖秋色连天去:水面反射秋色,延伸至天际,展现自然的广阔。
  6. 风捲潮声动地来:风卷起潮声,动感十足,展现自然的力量。
  7. 我亦九霄云外客:诗人自比高远之客,表达对世俗的超然。
  8. 隔花啼鸟莫相催:面对鸟鸣花香,诗人宁愿独处,不愿被打扰,体现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霄云外”,比喻诗人超然的心境。
  • 拟人:如“风捲潮声”,给自然元素赋予了人类的动作。
  • 对仗:如“水拖秋色连天去,风捲潮声动地来”,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人们在喧嚣中寻找安宁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代表神秘、超脱。
  • 松鹤:象征长寿与闲适。
  • 秋色:传达时光流逝与宁静的心态。
  • 潮声:体现自然的动态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寻幽直上妙高台”意指什么? A. 寻找幽静的地方
    B. 直登高台
    C. 两者皆是

  2. “水拖秋色连天去”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水面静止
    B. 水面与天空相连,色彩绚丽
    C. 水面波涛汹涌

  3. 诗人如何看待世俗的喧嚣? A. 热衷于追求
    B. 超然物外
    C. 随波逐流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同样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壮阔,但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豪情。而涂麟的《登小金山》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涂麟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诗词与自然的对话》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四时好 水调歌头 其二 春日游龙山 水调歌头 其一 寿张运使 水调歌头 其七 秋兴 水调歌头 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水调歌头 赠都料邵子和还嘉禾 水调歌头·宇宙邮亭耳 水调歌头 偕李俭伯光溥、吴薇客敬义、李芷香鼎铭、郑颉苏如海诸同年及家菊人孝廉,曾月夜泛舟至惠山。 水调歌头 其二 与诗堂偶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尖嘴猴腮 印油 衣字旁的字 祗召 黔南 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藜学士 积金至斗 情投意和 倾亡 启行 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幾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不可逾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