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1:36
原文展示:
鸟鸣高屋上,饥顾朝求食。扰扰市井人,日夜衣食迫。岂伊理当然,或者养未得。我歌南风诗,归坐还叹息。
白话文翻译:
鸟儿在高高的屋檐上鸣叫,饥饿时四处寻找食物。忙碌的市井之人,日夜为衣食所迫。难道这是理所当然的吗?或许是因为养育不足。我唱着南风的诗歌,坐下时仍不禁叹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到市井百姓的艰辛生活后,感慨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因而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鸟儿的饥饿求食和市井人的日夜辛劳,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诗中的“鸟鸣高屋上”和“扰扰市井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类的苦难。作者通过“岂伊理当然,或者养未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最后,“我歌南风诗,归坐还叹息”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悲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鸟儿和市井人的对比,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鸟鸣高屋上”象征什么? A. 自然和自由 B. 生存的艰辛 C. 社会的忙碌和不安 D. 生活的艰辛
诗中的“扰扰市井人”形容什么? A. 自然和自由 B. 生存的艰辛 C. 社会的忙碌和不安 D. 生活的艰辛
诗中的“岂伊理当然”表达了什么? A. 对社会不公的质疑 B. 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C. 对古代诗歌的怀念 D. 内心的无奈和悲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