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

时间: 2025-08-10 20:56:59

诗句

落月娟娟堕半环,呕哑鸣橹转荒湾。

东南地缺天连水,春夏风高浪卷山。

旅食每愁村市散,近秋已觉暑衣单。

自惭老病心儿女,三日离家已念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20:56:59

原文展示: 落月娟娟堕半环,呕哑鸣橹转荒湾。 东南地缺天连水,春夏风高浪卷山。 旅食每愁村市散,近秋已觉暑衣单。 自惭老病心儿女,三日离家已念还。

白话文翻译: 月亮缓缓落下,形成美丽的半圆形,船橹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转过荒凉的湾口。 东南方向的地平线似乎与天水相连,春夏之交,风大浪高,波浪如同卷起的山峰。 在外旅行时,常常忧愁村庄市场的散去,接近秋天,已经感觉到暑衣的单薄。 我自感老病,心中牵挂着儿女,离家三天就已经思念归家。

注释:

  • 娟娟:形容月亮美丽。
  • 呕哑:形容船橹的声音。
  • 地缺天连水:形容地平线与天水相连的景象。
  • 旅食:在外旅行时的饮食。
  • 暑衣单:指夏天的衣服单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张耒从巴河到蕲阳口的旅途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家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落月娟娟堕半环”和“东南地缺天连水”等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而“旅食每愁村市散”和“自惭老病心儿女”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月娟娟堕半环”:描绘月亮缓缓落下的美丽景象,形成半圆形。
  2. “呕哑鸣橹转荒湾”:形容船橹的声音和船只转过荒凉湾口的情景。
  3. “东南地缺天连水”:形容东南方向的地平线与天水相连的壮阔景象。
  4. “春夏风高浪卷山”:描绘春夏之交风大浪高的情景,波浪如同卷起的山峰。
  5. “旅食每愁村市散”:表达在外旅行时对村庄市场散去的忧愁。
  6. “近秋已觉暑衣单”:指接近秋天,已经感觉到暑衣的单薄。
  7. “自惭老病心儿女”:表达自感老病,心中牵挂着儿女的情感。
  8. “三日离家已念还”:表达离家三天就已经思念归家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南地缺天连水”和“春夏风高浪卷山”中的比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
  • 拟人:如“落月娟娟堕半环”中的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家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诗人传达了对家的渴望和对旅途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落月:象征着旅途的开始和结束,以及时间的流逝。
  • 船橹声: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 地平线与天水相连:象征着旅途的遥远和未知。
  • 风浪:象征着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落月娟娟堕半环”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日出 B. 月落 C. 星辰
  2. “东南地缺天连水”中的“地缺”指的是什么? A. 地平线 B. 地裂 C. 地陷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耒的其他旅行诗,如《夜泊牛渚怀古》等,以了解其旅行诗的风格和特点。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旅夜书怀》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张耒诗集》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和宋代诗歌的特点。

相关查询

镊白 记丘宗卿咽冰语 苦吟 新柳 暮立荷桥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梦种菜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送彭元忠县丞北归 登清心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忠孝双全 声病 单耳刀的字 午市 心力交瘁 丢手 靣字旁的字 崛郁 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深自砥砺 片字旁的字 包含操的词语有哪些 隆宗 奇珍异宝 包含刷的词语有哪些 低声细语 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