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吕穆仲寺丞》

时间: 2025-05-02 04:55:57

诗句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杭有伶人善学吕,举措酷似。

别后,常令作之为笑。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57

原文展示

孤山寺下水侵门,
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
中郎不见典刑存。
杭有伶人善学吕,
举措酷似。别后,
常令作之为笑。
君先去踏尘埃陌,
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
灰心霜鬓更休论。

白话文翻译

在孤山寺下,水流侵入门前,
每次到这里,总要先看那醉墨留下的痕迹。
楚国的相国尚未去世,谈笑仍在,
而中郎却不见了典刑的存在。
杭州有个伶人,擅长模仿吕洞宾,
他的举止和他非常相似。别后,
常常让我为他发笑。
你先去踏上尘土的陌路,
我也来寻找桑树和枣树的村庄。
回首西湖,真像一场梦,
心灰意冷,白发渐生,不再谈论这些。

注释

  • 孤山寺:位于杭州西湖的孤山上,因环境优美而著名。
  • 水侵门:指水位上升,可能隐喻诗人在此地的惆怅心情。
  • 楚相:指楚国的相国,可能是指屈原等历史人物,表示友好和怀念。
  • 中郎:古代汉朝的官职,这里暗指某位未能见到的人。
  • 伶人:指歌唱或表演的艺人,善于模仿。
  • 桑枣村:桑树和枣树的村庄,代表乡土。
  • 灰心霜鬓:形容心情消沉,头发变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著称,善于用生活中的细节抒发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往事的追忆。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寄吕穆仲寺丞》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通过对孤山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提到的“醉墨痕”,暗示了诗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追忆,水侵门则象征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此外,诗中涉及的“楚相未亡”、“中郎不见”等表述,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生活状态的思考。杭州的伶人善学吕洞宾,表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向往。

整首诗的基调虽然蕴含忧伤,但又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正如最后一句“灰心霜鬓更休论”所表达的,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曾经美好时光的留恋。这样的情感交织,使得这首诗在平淡中见深刻,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山寺下水侵门:描写孤山寺的环境,水流的侵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每到先看醉墨痕:指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想起往日的欢乐,留下的痕迹成为回忆的见证。
  • 楚相未亡谈笑是:提及楚国的相国,虽然已去世,但仍有往日的谈笑声,传达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 中郎不见典刑存:中郎指的是未见的友人,表明一种惆怅与遗憾。
  • 杭有伶人善学吕:提到杭州的伶人,展示了一种对艺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君先去踏尘埃陌:朋友已先行离去,诗人对此感到孤独。
  • 我亦来寻桑枣村:诗人也将去寻访乡村,暗示对故土的思念。
  • 回首西湖真一梦:西湖的美景如梦似幻,寓意人生短暂。
  • 灰心霜鬓更休论:感慨时光流逝,心情沉重,不再追究过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回首西湖真一梦”,将记忆与梦境相联系,表现出对过去的迷恋。
  • 拟人:水流“侵门”,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不仅在抒发个人情感,也在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寺: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环境。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醉墨痕:代表过去的欢乐与美好回忆。
  • 桑枣村:代表乡土情怀与对家乡的思念。
  • 西湖:象征美好而又梦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楚相”指的是谁?

    • A) 屈原
    • B) 刘备
    • C) 曹操
  3. “回首西湖真一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忧伤

答案

  1. B) 苏轼
  2. A) 屈原
  3. C)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具豪放和豁达的情感。
  • 李白《将进酒》:在面对人生的短暂时,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豪情,与苏轼的忧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登庾楼 泊曹家沙 豆花 五丈观音 浔阳馆晚步 重游清虚庵 江行遇风 苏公堤 武康邑俗 其一 客来得邻人携酒共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者的词语有哪些 不三不四 互剥痛疮 离俗 举措失当 弓字旁的字 咂摸 身字旁的字 台阁生风 千疮百孔 鸟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出羣蹄 釒字旁的字 司地 专恣跋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