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0:50
虞美人·琵琶
作者: 苏轼 〔宋代〕
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
怨声坐使旧声阑,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
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
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
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对琵琶声的感慨与思考。词中提到,贺老(贺知章)如今何在?他的新声几度变换。那些怨声使得往日的琵琶声显得寂寞,普通人只懂得繁复的技巧,而不需要真正的情感表达。即使断了弦,试问谁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年幼的文姬(王异)也许能弹奏得妙,但试着弹出那雷霆般的声音,应该有开元年间的老者(指古代的名家)来传承,眼泪纵横流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思想深邃,情感真挚。
此词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个人遭遇困境与社会动荡之时,表现了对音乐的思考、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当下艺术境况的感慨。
这首词通过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苏轼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开头以贺老为引,勾起对昔日音乐美好的回忆,接着对比当今的琵琶声,表现出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词中“俗耳只知繁手”一句,深刻揭示了当代人对音乐的误解与肤浅认知,强调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文姬的提及则让人想起了古代音乐的纯粹与真挚,进一步对比了当代的琵琶演奏。结尾“泪纵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昔日艺术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词在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文化思考与艺术情怀。
整首词围绕对琵琶音乐的感慨,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怀念以及对当代音乐缺乏情感表达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贺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词人
C. 明代小说家
诗中提到的“俗耳”是指什么?
A. 高雅的艺术鉴赏者
B. 普通人
C. 古代音乐家
“泪纵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幸福
B. 愤怒
C. 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