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5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55:31
春日访独孤处士
作者:杜荀鹤 〔唐代〕
地僻春来静,
深宜长者居。
好花都待晚,
修竹不妨疏。
雁入湘江食,
人侵晓色锄。
似君无学处,
头白道如初。
在偏僻的地方,春天来临显得宁静,
这里非常适合长者居住。
美丽的花儿都等到晚些时候才开放,
而修竹则不妨稀疏地生长。
大雁飞入湘江觅食,
人们在清晨的微光中开始锄地。
似乎你也不需要太多的学问,
白发苍苍却依然保持初始的志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宁静环境,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约933年),字季鹰,号独孤,唐代诗人。杜荀鹤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常表现出对安静、淡泊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普遍心态。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诗以春日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新的隐居环境。首句“地僻春来静”,生动地传达出偏远之处春天的静谧,给人以安宁之感。接着,诗人以“深宜长者居”一句,强调了这样的环境适合年长者栖息,暗示着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接下来的“好花都待晚,修竹不妨疏”,描绘了自然界中花朵与竹子的生长状态,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通过“大雁飞入湘江觅食”的描写,诗人将生动的自然景象与隐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
最后的“似君无学处,头白道如初”,则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钦佩,虽然年华已逝,但始终保持初心与淡泊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思与人生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通过描绘春天的宁静与美好,探讨了人生态度与生活的哲理。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地僻”是指什么?
A. 繁华之地
B. 偏远之地
C. 热闹之地
诗人认为适合居住的对象是?
A. 年轻人
B. 长者
C. 小孩
诗中的“大雁飞入湘江觅食”描绘了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孤寂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杜荀鹤的《春日访独孤处士》在春天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关注于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而杜荀鹤则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两首诗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诗人心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