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8:15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为何先生您去世,您的思想却日益焕新。
在这青山明月的夜晚,您是一位千古的诗人。
天地之间只剩下空洞的遗骨,声名却不依附于身边。
谁把耒阳的坟墓移来这里,成为我吟诵的邻居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热爱,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杜荀鹤对李白的追忆之中,表达了对李白高洁人格和伟大才华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和名声永存的思考。
《经青山吊李翰林》通过对李白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伟大诗人的深切怀念。开篇以“何为先生死”引出对李白的思考,既是对生命的感慨,也是对李白思想的赞美。接着“青山明月夜”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景,象征着李白的灵魂仍在自然中流淌,诗人通过这个意象传达出李白的诗才与精神将永存于天地之间。最后“谁移耒阳冢”则是对李白生死的哲学思考,暗示着虽然身体已死,但他的诗歌、思想却永存,犹如青山明月一般,成为后人吟诵的对象。
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细腻,既有对李白的悲痛,也有对其不朽精神的赞美,反映了杜荀鹤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怀念李白,探讨了生命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虽然人死去,但其思想与艺术永存,反映了人们对名士的敬仰与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荀鹤的《经青山吊李翰林》主要表达了对谁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青山明月夜”主要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中“声名不傍身”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荀鹤的怀念与王维的送别诗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王维的诗更多强调自然的陪伴,而杜荀鹤则更注重对李白精神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