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涨》

时间: 2025-04-26 06:29:41

诗句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9:41

原文展示: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白话文翻译:

江水上涨,淹没了柴门外,孩子们在急流中嬉戏。
我从床上下来,高处的水面已经数尺,拄着拐杖,水已经没过了小洲。
燕子在风中轻轻地飞动,海鸥在浪中轻轻摇摆。
渔人划着小船,轻松地把船头拔离水面。

注释:

  • 江涨:江水上涨。
  • 柴门:用柴木搭建的门,象征农村的家园。
  • 儿童报急流:儿童在水流中嬉戏,表现出活泼和无忧无虑。
  • 倚杖没中洲:拄着拐杖,水面已经淹没了小洲。
  • 细动:轻微的动作,形容燕子飞动的轻盈。
  • 渔人萦小楫:渔人用小桨划船,表示捕鱼的情景。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体现出一种生活场景的真实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多描绘人民生活,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杜甫晚期的动荡年代,表现了在自然灾害下,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乐观。

诗歌鉴赏:

《江涨》通过描写江水上涨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交织。诗中开头两句直接描写了江水上涨后的情景,尤其是“儿童报急流”,生动地表现了孩童们在水中玩耍的欢快,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而,随着“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的描写,诗人转向了对水位上涨的感慨,表现出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接下来的“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则通过燕子和海鸥的活动,渲染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显示了生命的韧性与美好。最后一句“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则是对渔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尽管自然环境恶劣,人们依然在努力生活,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自然变化中表现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江水上涨,柴门外景象。
    2. 孩子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
    3. 诗人从床上下来,发现水已经上涨了很多。
    4. 燕子和海鸥在风和浪中轻柔地飞舞。
    5. 渔人用小桨划船,轻松地将船头拔离水面。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儿童报急流”,赋予儿童以主动性。
    • 对仗:如“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们生活的相互影响,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变化无常的自然力量。
  • 儿童:代表了无忧无虑的生命状态。
  • 燕子与海鸥:象征自由与生命的顽强。
  • 渔人:展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儿童报急流”指的是:

    • A. 孩子们在水中嬉戏
    • B. 孩子们在岸边玩耍
    • C. 孩子们在河里游泳
  2. 诗中“倚杖没中洲”说明了:

    • A. 水位很低
    • B. 水位已经很高
    • C. 小洲很大
  3. 诗中渔人的活动展现了:

    • A. 对自然的无奈
    • B. 生活的乐观态度
    • C. 对鱼的捕捉技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中的国破家亡之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江涨》,前者表现豪放与奔放,后者则关注现实与自然的变化,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南柯子/南歌子 题尚友轩 水调歌头 姑苏台 得巨笋三尺围送王叔兴 前后植木犀楼上有月台尽见诸山 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 其五 次韵酬铦上人二首 其一 马贲以画花竹名政宣间其孙远得贲用笔意人物山水皆极其能余尝令图写林下景有感因赋以示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威动海内 殊形妙状 无可否认 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辞辛苦 食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孔怀之重 衣字旁的字 做歉做好 断港绝潢 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谨空 弓字旁的字 儿女亲家 方字旁的字 散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