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沙头三首》

时间: 2025-05-06 01:55:56

诗句

非烟非雨淡蒙蒙,深闭窗扉护脱风。

船外山光帘里翠,岸头花影镜中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56

过沙头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非烟非雨淡蒙蒙,
深闭窗扉护脱风。
船外山光帘里翠,
岸头花影镜中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境是:没有烟雾,没有雨水,轻轻地蒙着一层淡淡的雾霭。窗户紧闭,保护着室内的宁静,挡住了外面的风。窗帘外的山色如同翠绿的画卷,而岸边的花影则如镜中映出的红色。


注释:

  • 非烟非雨: 不是烟雾也不是雨水,指淡淡的雾霭。
  • 淡蒙蒙: 形容雾气轻微。
  • 深闭窗扉: 形容窗户紧闭,隔绝外界的风。
  • 护脱风: 保护内部的宁静,挡住外面的风。
  • 船外山光: 船外的山景。
  • 帘里翠: 窗帘外的绿色山色。
  • 岸头花影: 岸边花的影子。
  • 镜中红: 在水面上如镜子般反射出的红色花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与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发展的交替阶段。杨万里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过沙头三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开头的“非烟非雨淡蒙蒙”一句,细腻地描绘了眼前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清新之感。诗人用“淡蒙蒙”来形容这片景象,似乎在强调一种柔和的美,既不强烈也不刺眼。

“深闭窗扉护脱风”,则显示了诗人的一种内心宁静与对外界的选择。窗外的世界虽然美丽,但诗人选择了闭窗,似乎在守护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

“船外山光帘里翠,岸头花影镜中红”,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室内的宁静完美结合,展现了一个和谐的画面。山光与花影的描写,通过“翠”和“红”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机。整首诗在透过窗户看世界的这一视角下,展现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非烟非雨淡蒙蒙”:描绘了一种朦胧的气候状态。
    • “深闭窗扉护脱风”:表达了对外界风的隔绝,强调内心的宁静。
    • “船外山光帘里翠”:山的绿色在窗帘外显现,形象生动。
    • “岸头花影镜中红”:花影在水面反射,色彩鲜明,构成美丽的画面。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窗外的山光比作“翠”,形象生动。
    • 对仗:如“山光”与“花影”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无形的“风”被赋予了护卫的角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3.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山光: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花影: 代表生命的绚丽与短暂。
  • 窗帘: 隔绝与保护,象征内心的世界与外部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非烟非雨”主要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烟雾弥漫
    • B. 明亮的阳光
    • C. 朦胧的雾气
    • D. 大雨倾盆
  2. 诗中提到的“船外山光”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船的摇晃
    • B. 自然的美丽
    • C. 人的孤独
    •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景物描写,而王维则在意境上更为深远。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子进弟 依韵和酬提刑都官寒食阻风见寄 至荷湖二首 其二 寄留交代元子发 鲍山 冬望 辛亥三月十五日 汉广亭 凤池寺 朝退即事呈大尹正仲龙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盲人 見字旁的字 古开头的成语 火字旁的字 昌衍 酉字旁的字 硬笔 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忘啜废枕 讲信修睦 木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无可非议 招降纳顺 悬狟素飡 撑扶 枣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