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塞》

时间: 2025-07-28 15:09:30

诗句

烽火照甘泉,刁斗出祁连。

锦车冲鸟穴,翠毦度鸡田。

高柳分斜月,长榆合远天。

交河冰正结,心断玉门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09:30

原文展示:

烽火照甘泉,刁斗出祁连。
锦车冲鸟穴,翠毦度鸡田。
高柳分斜月,长榆合远天。
交河冰正结,心断玉门前。

白话文翻译:

烽火映照着甘泉,战斗的号角从祁连山传来。
华丽的车队穿越鸟巢,翠绿的毯子铺过鸡田。
高大的柳树间斜月分明,长长的榆树与远天相接。
交河的冰面正结,心情在玉门关前断绝。

注释:

  • 烽火:指战火,古代用烽火台传递军情。
  • 甘泉:指甘泉是位于现今的甘肃省,象征边疆。
  • 刁斗:古代乐器或军号,用于传达指令。
  • 祁连:指祁连山,位于甘肃与青海间,是边境山脉。
  • 锦车:华丽的车马,象征富贵。
  • 鸟穴:隐喻庇护之地,或许也指战斗的隐秘处。
  • 翠毦:绿色的毯子,象征温暖与富饶。
  • 鸡田:鸡田是农田,象征生活的基本。
  • 高柳:高大的柳树,常象征乡愁。
  • 长榆:长长的榆树,象征广阔的空间。
  • 交河:指交河河流,位于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 玉门:玉门关,古代边关,代表离家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止庵,晚号紫微山人,明代诗人及文学家。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尤其在边塞诗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杨慎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边塞为题材,表现出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出塞》创作于明代,正值边疆动荡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的悲壮情怀。杨慎通过对战火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出塞》是杨慎的一首经典边塞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情感渲染,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首联“烽火照甘泉,刁斗出祁连”直接切入战场,展现出紧张的战争气氛,烽火和战斗号角构成了一个危机四伏的边疆图景。接下来的“锦车冲鸟穴,翠毦度鸡田”,则将战火与和平的田园生活对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感,表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对当前局势的无奈。

在后两联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高柳分斜月,长榆合远天”描绘了宁静美好的自然,而“交河冰正结,心断玉门前”则揭示了诗人因战乱而心生的忧伤与无奈,尤其是“心断”二字,更是将诗人对故乡、对和平的渴望与失落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气韵生动,意象丰富,不仅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更深刻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诗人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烽火照甘泉:烽火映照着甘泉,暗示战乱的侵扰。
  2. 刁斗出祁连:战斗号角从祁连山传来,强调战争的临近。
  3. 锦车冲鸟穴:华丽的车队穿越鸟巢,暗示人们在动乱中的逃避与无奈。
  4. 翠毦度鸡田:翠绿的毯子铺过鸡田,展现了被动乱打破的宁静生活。
  5. 高柳分斜月:高大的柳树间斜月分明,创造出一种美丽而凄凉的景象。
  6. 长榆合远天:长长的榆树与远天相接,象征开阔的天地和诗人对未来的期盼。
  7. 交河冰正结:交河的冰面正结,暗示寒冷与孤寂。
  8. 心断玉门前:心情在玉门关前断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忧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烽火照甘泉,刁斗出祁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心情结合,生动地描绘出战争带来的影响。
  • 意象:通过“烽火”、“高柳”等意象,传达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深切关注,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悲痛与思乡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战争与动乱的象征。
  • 甘泉:象征安宁与美好的生活。
  • 高柳与长榆:自然的美好,象征乡愁。
  • :寒冷和孤独的情感。
  • 玉门: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战乱与故乡的复杂情感,深刻反映了人们在动乱中的无奈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烽火”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灾害

  2. “心断玉门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思乡与忧愁
    C. 轻松

  3. 诗中提到的“祁连”是指?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脉
    C. 一个城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杨慎的《出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边塞的壮丽与孤独,但《出塞》更侧重于战争与思乡的情感,而《登鹳雀楼》则强调了豪放与壮志。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有特点,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古代边塞诗选》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湘汉旅怀翁杰 寄新头陀 宿隐静寺上人 送韩评事(一作韩评事别业) 赠厉玄侍御 赠道人(一作赠李道士) 赠神遘上人 同徐处士秋怀少室旧居(一作秋日同朱庆馀怀少室旧隐) 秋晚归庐山留别道友 晚题江馆(一作晚秋江馆书事寄姚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以直抱怨 不治之症 川字旁的字 默默无言 凝颦 米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云散高唐 详刑慎罚 斤字旁的字 蒙谷 微霄 心不应口 铸鼎象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