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0:00
咏霜
作者:杨慎 〔明代〕
天驷粲寒芒,青腰骋素妆。
珠帘银蒜白,金井碧梧黄。
汉署宵钟彻,胡庭晓角长。
礼貂无暖色,坐待烛龙光。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的霜景。天上的骏马在寒光中闪耀,青色的腰身在素雅的霜妆下显得格外美丽。珠帘和银蒜在白色霜雪中显得格外清晰,金色的井边和碧绿的梧桐树叶交相辉映。汉朝的官署里,夜间的钟声响彻,胡人的庭院中,清晨的角声悠长。礼仪中,貂皮衣裳没有温暖的色彩,只有静静等待烛龙的光辉。
杨慎,字德宜,号秋水,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职于朝廷,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咏霜》创作于初冬时节,诗人通过描写霜的美丽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索,反映了明代士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咏霜》是一首表现冬季霜景的古诗,诗人在描绘霜的同时,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宁静、优雅的冬日氛围。首句“天驷粲寒芒”便以“天驷”引入,形象地展现了霜的闪耀,把霜比作骏马的壮丽,生动而富有诗意。接下来的“青腰骋素妆”则进一步深化了霜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清丽脱俗的美感。
诗中通过珠帘、银蒜、金井、碧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仿佛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冬日场景。汉署的“宵钟”和胡庭的“晓角”交替出现,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也增添了冬夜的静谧与孤寂之感。最后两句“礼貂无暖色,坐待烛龙光”将全诗推向高潮,表面上似乎在描绘穿着貂皮礼服的优雅形象,实际则蕴含了对温暖的渴望和对光明的期待,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隐含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杨慎作为明代诗人的艺术成就。
整首诗通过描绘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冬季的思考,以及对温暖和光明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孤独而优雅的情感。
选择题:诗中“天驷”象征什么?
A. 寒冷
B. 高贵与美丽
C. 宁静
答案:B
填空题:诗中“礼貂无暖色,坐待__光。”
答案:烛龙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仗手法。
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