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

时间: 2025-05-04 05:19:01

诗句

河上风烟爱此邦,吴艘越舸不相降。

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

蹴踘渐知寒食近,秋千将立小鬟双。

年光取次须偷赏,何用功名节与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9:01

原文展示

河上风烟爱此邦,吴艘越舸不相降。
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
蹴踘渐知寒食近,秋千将立小鬟双。
年光取次须偷赏,何用功名节与幢。

白话文翻译

在这条河上,风烟缭绕,我对这片土地充满眷恋;吴国的小船与越国的船只互不相让。
桥边的市集散发着鱼腥味,花在竹窗内幽深处暗淡无光。
踢蹴踘的游戏,渐渐让我意识到寒食节即将来临,秋千也快要架起,两个小女孩在旁嬉戏。
时光匆匆而过,我们应该趁机偷得一些乐趣,何必为了功名利禄而劳苦奔波呢?

注释

  • 风烟:指河上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吴艘越舸:吴国和越国的船只,代表南方的水乡风情。
  • 鱼腥矗矗:形容市场上鱼的腥味浓烈,突显生活气息。
  • 蹴踘:古代的一种儿童游戏,类似于踢毽子。
  • 寒食节:农历清明前的一天,传统节日,纪念介之推。
  • 秋千:古代儿童玩耍的设施,象征童趣与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因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田园风光和生活日常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他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情的诗作,诗中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开篇“河上风烟爱此邦”,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如烟似雾的江南水乡,诗人对故乡的热爱跃然纸上。接着,诗人描绘了吴越之间的船只,象征着南方水运的繁荣与交流。

在市场的描写中,“鱼腥矗矗桥边市”,不仅呈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也传达了人们的生存状态。此后的“花暗深深竹里窗”则通过对比,展示了竹林深处的静谧与市场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后两联渐渐转向对时间流逝的反思。随着“蹴踘渐知寒食近”,诗人意识到节日的临近,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而“年光取次须偷赏”,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在这匆忙的岁月中,何不趁机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是追求功名和地位的繁琐。这种对功名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哲思,展现出梅尧臣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河上风烟爱此邦
    描绘了河面上的烟雾,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2. 吴艘越舸不相降
    反映了吴越之间的竞争与交流,展现了南方水乡的繁荣景象。

  3. 鱼腥矗矗桥边市
    表达了市场的生动景象,鱼腥味突出生活的真实感。

  4. 花暗深深竹里窗
    对比市场的喧嚣,竹窗内的幽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蹴踘渐知寒食近
    通过儿童游戏,暗示节日的临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6. 秋千将立小鬟双
    描述即将搭起的秋千,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与快乐。

  7. 年光取次须偷赏
    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8. 何用功名节与幢
    质疑功名的价值,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烟”比喻江南的迷人景象。
  • 对仗:如“吴艘越舸”与“鱼腥矗矗”,形成音韵上的和谐美。
  • 排比:通过连续的景象描写,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的淡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上: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风烟: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诗意。
  • 鱼腥:生活的气息,体现人间烟火。
  • 竹窗: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安详。
  • 秋千:童趣的象征,代表纯真的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中秋节
    C. 端午节

  2. “年光取次须偷赏”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功名的追求
    B. 享受生活的乐趣
    C. 忧虑未来

  3. 诗中“吴艘越舸”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A. 北方文化
    B. 南方水乡文化
    C. 西方文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 李白《庐山谣》:展现自然风光与人生哲学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苏轼
    梅尧臣的诗更注重生活细节和自然描绘,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哲理思考和豪放的情感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共同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家傲 其一 呈外舅孙莘老二首 癸酉八月同百丈中禅师温汤作小诗呈九仙舜公 答德甫弟 杂诗七首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 沙弥文信大悲颂 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 题山谷大石 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谋道作舍 靡所底止 文艺语言 摩肩如云 法式 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吞声饮气 到处碰壁 口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甘之若饴 四字头的字 走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诫约 飘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