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01
和王仲仪楸花十二韵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春阳发草木,美好一同时。
桃李杂山樱,红白开繁枝。
楸英独步媚,淡紫相参差。
大叶与劲干,簇萼密自宜。
图出帝宫树,耸向白玉墀。
高绝不近俗,直许天人窥。
今植郡庭中,根远未可移。
但欣东风来,不恨和煦迟。
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
昔闻韩吏部,为尔作好诗。
爱阴无纤穿,就阴东西随。
公今亦牵此,端坐曾莫疑。
春天的阳光照耀着草木,万物生长的时节显得格外美好。
桃树和李树夹杂着山樱花,红白交错,繁花似锦。
楸树的花朵独自展现出妩媚的姿态,淡紫色的花瓣错落有致。
大叶与坚固的树干,花蕾紧密相依,自然和谐。
这画面仿佛来自帝王宫殿的树木,耸立向着洁白的玉阶。
其姿态高雅脱俗,直让天上神仙也想窥视。
如今栽种在郡庭中,根系深远而难以移植。
只希望东风能吹来,不怨和煦的时光来得迟。
山中的鸟儿不必惊扰,蜂蝶也请不要来采蜜。
曾听闻韩吏部为这花写过美诗。
我爱这幽静的阴影,无需在意阳光的穿透。
今天你也在这里,端坐于此无须怀疑。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四季的变换与生机。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描绘了楸花的魅力,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思考。通过对比楸树的高雅与周围的繁花,展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梅尧臣的《和王仲仪楸花十二韵》以春阳为引,开篇即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呈现出来,展现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受。诗中楸花的描写尤为细腻,淡紫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情怀。诗人在赞美楸花的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珍视,表现出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高洁情操。尤其是诗中提到的“高绝不近俗,直许天人窥”,更是强调了楸花的独特之美与不凡的气质。
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欣东风来,不恨和煦迟”,表达了对春暖花开的期待与耐心,显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楸花的美丽,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强调了生活中的宁静与优雅。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作者梅尧臣的诗风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