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将至玉山》

时间: 2025-04-24 16:19:05

诗句

蓐食转前峰,梅黄细雨中。

涛翻疑鹭翿,泉激认松风。

山合秧畦窄,林深屐路通。

怪来人语别,一置便江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19:05

原文展示:

蓐食转前峰,梅黄细雨中。
涛翻疑鹭翿,泉激认松风。
山合秧畦窄,林深屐路通。
怪来人语别,一置便江东。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山峰前的草木郁郁葱葱,梅花也开始朦胧绽放。涛声翻滚,似乎在与白鹭争鸣,泉水奔流,清脆的声音在松林中回荡。山间的田畦狭窄,林间小路却通畅无阻。奇怪的是,离别时人们的言语仍在耳畔回响,转瞬之间便已身在江东。

注释:

  • 蓐食:指草木的生长,寓意自然的繁盛。
  • 梅黄:梅花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涛翻:波涛翻滚,形象地描写江水的汹涌。
  • 鹭翿:白鹭鸟,常出现在水边,象征着宁静。
  • 泉激:泉水奔流,声响激越,形容山泉的活力。
  • 秧畦:指农田的种植区域,带有农田的气息。
  • 屐路:木屐行走的小路,表现出林间小道的清幽。
  • 怪来:表示惊讶,感叹离别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生活在宋代,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诗人游历于玉山,目睹自然景色与人事离别,生发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将至玉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抒发离别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山水的悠然。前四句通过对梅花、涛声、泉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后四句则转向离别的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同时又夹杂着一丝惆怅。整首诗行文流畅,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通过自然的景象,诗人把内心的情感倾诉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蓐食转前峰: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草木新生。
  2. 梅黄细雨中:在细雨中,梅花的花朵朦胧而美丽。
  3. 涛翻疑鹭翿:波涛声翻滚,像是与白鹭对话,生动形象。
  4. 泉激认松风:泉水奔涌,声响清脆,仿佛与松风交融。
  5. 山合秧畦窄:山间的田畦狭窄,显现出自然的局促。
  6. 林深屐路通:林深而小路通畅,显示出幽静的环境。
  7. 怪来人语别:离别时对话的声音令人感到奇怪。
  8. 一置便江东:一转眼已在江东,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涛声与白鹭对话,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调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离别情感,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黄:象征春天和新的开始。
  • 涛声:象征生命的力量与流动。
  • 泉水:象征清新、灵动的自然气息。
  • 山、林:代表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蓐食”指的是: A. 草木的生长
    B. 离别的情感
    C. 雨水的滋润
    D. 田间的农作

  2. 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哪种情感? A. 恐惧
    B. 热爱
    C. 忧伤
    D. 愤怒

  3. “涛翻疑鹭翿”中的“鹭翿”是指: A. 一种植物
    B. 白鹭鸟
    C. 山峰
    D. 小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葛立方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均借自然景象抒发情感,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悠远和哲理的深邃,而葛立方则更倾向于描绘生动的自然场景与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村 江上 祭灶与邻曲散福 春晚苦雨 闲趣 赛神 曝书偶见旧稿有感 野性 读书至夜半灯尽欲睡慨然有感 秋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烘堂大笑 因循敷衍 页字旁的字 积土成山 河涸海干 包含荡的词语有哪些 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俊弼 文彩四溢 田字旁的字 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包含衬的词语有哪些 阿武子 素不相识 追本溯源 包含属的词语有哪些 边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