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6:40
原文展示:
弟兄南渡各驰驱,几奉君王尺一除。
黄耳音书寄怀抱,乌衣门巷惜丘墟。
澄清孟博荣持节,雅量玄平静著书。
五桂家风殊未艾,黄山佳气蔼如初。
白话文翻译:
兄弟们南渡各奔前程,几次向君王请命。
黄耳音书寄托我的思念,乌衣门巷让我惋惜故乡的废墟。
澄清的孟博荣担任节度使,雅量深厚的玄平安静地著书。
五桂的家风依然没有改变,黄山的美景依旧如往昔。
注释:
- 弟兄:兄弟们,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友人或同胞。
- 南渡:指南方的迁徙或流亡,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
- 尺一除:指请命,可能是向君王请求官职或免除某种责任。
- 黄耳音书:指通过音书的方式寄情,黄耳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音信。
- 乌衣门巷:乌衣巷是古代著名的地名,象征着故乡。
- 孟博荣: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名士,具体身份可查考。
- 五桂家风:桂花象征着雅致的家风,意指家族的传统未曾改变。
- 黄山:著名的山脉,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风格清新,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情谊。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面对兄弟朋友的南渡和自身的离别,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兄弟朋友的南渡和离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友人的浓厚情谊。开头两句直接提到兄弟们的南渡,展现了当时的动荡局势,令人感到惋惜和无奈。接着通过“黄耳音书”和“乌衣门巷”两个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中间部分提到的孟博荣和玄平,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对彼此事业的期望。最后两句则回归对家风与自然景色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弟兄南渡各驰驱:兄弟们南渡,各自奔忙,体现了离散的无奈。
- 几奉君王尺一除:几次向君王请命,表现了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 黄耳音书寄怀抱:用信件寄托思念,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
- 乌衣门巷惜丘墟:对故乡的惋惜,乌衣巷象征着往昔繁华。
- 澄清孟博荣持节:赞美朋友的品德和才能。
- 雅量玄平静著书:对另一个朋友的文学成就表示敬重。
- 五桂家风殊未艾:家风未变,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黄山佳气蔼如初: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寓意着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弟兄南渡”“乌衣门巷”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黄耳音书”、“乌衣门巷”等意象丰富,具象化了思乡的情感。
- 象征:黄山、美好的家风象征着理想和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抒发对兄弟友人的关怀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黄耳:象征着音信,寄托思念。
- 乌衣门巷:历史的象征,代表着故乡的记忆。
- 五桂:象征着传统文化和家族的荣光。
- 黄山:自然美景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弟兄南渡”指的是什么?
- A. 兄弟们出征
- B. 兄弟们迁移
- C. 兄弟们聚会
- D. 兄弟们出游
-
“乌衣门巷”象征着?
-
诗中提到的“黄山”代表什么?
- A. 历史遗迹
- B. 传统文化
- C. 自然美景
- D. 人生理想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望的《和友人 其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但王之望更多表现出对动荡时代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加沉重,带有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王之望诗集》